在盼望華軍到來,好早點作個了結了。
華軍沒有讓他們失望,海軍陸戰隊兩個師又一個旅、第15空降軍第44、第45空降師和新近從國內調來的第二空中突擊師搭乘海上平臺和幾十艘貨輪,組成一支龐大的艦隊,朝著沖繩島殺來,在仙台被毀滅的那天晚上,沖繩島上守軍終於看到了這支艦隊,也看到了一波接一波貼著海面殺來的巡航導彈。
小笠原中將用望遠鏡看著大海,盯著海天交接處那一個個掠海而來的黑點,喃喃自語:“終於來了······”揮揮手,大家進地道,厚重的鋼鐵大門關上,隔絕了跟外界的聯絡。
“終於到了······”柳雲銳少將用望遠鏡眺望著海面上隆起的那一彎淺淺的淡藍,如釋重負。海上平臺什麼都好,就是速度太慢了,只怕上面的東瀛守軍都等急了吧?不行,回去一定要想辦法加以改進才行!他說:“所有轟炸機全部起飛,在彈道導彈打擊過後進場,先跟島上的倭豬打個招呼!”
海上平臺上氣浪狂嘯,飛狼雙座遠端戰鬥轟炸機三架一組,一排跟著一排呼嘯而起,沒有親眼所見,你是絕對無法想象,原來艦載機起飛的速度可以這麼快!從山東那邊起飛的雷霆轟炸機和轟六也出現在雲天之上,沉重的炸彈讓它們速度大大減慢,但好歹還是來了。
天空中傳來陣陣雷鳴,從山東和江蘇的崇山峻嶺之間拔地而起的df…3中程彈道導彈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旅途的終點。一枚枚彈頭脫離彈體丟擲,嗚嗚旋轉著扎入大氣層,速度達到每秒鐘數千米,如此劇烈的摩擦,讓整個彈體在幾秒鐘內變成了一團紫紅色的火球,挾以摧枯拉朽的威力翻滾而下,重重在砸在了地面!與本島遙相呼應的伊江島首先遭殃,頭一枚彈頭就擊中了它,刺眼之極的強光和滾燙的岩石碎片衝雲宵,卻沒有預想中的大爆炸。彈頭像小刀切黃油一樣洞穿地面,直穿工事核心————這是一枚侵徹型彈頭!彈頭憑藉極高的初速打穿了幾十米厚的泥土岩石和數米厚的混凝土隔離層,一聲沉悶的轟鳴從地下發出,震得人站不住腳。誰也不知道這枚彈頭在三四十米深的地下發生了什麼樣的爆炸,不過透過肉眼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暴風圈以彈著點為中心排山倒海的擴散,將直徑一百米內的砂石泥土吹得一乾二淨。接著,第二枚彈頭命中了一座高達幾十米的小山,從山尖開出一個幾十米深的大洞,山體猛烈震動,大團碎石和混凝土碎塊直噴出去,露出一個個偽裝得極好的地道入口,一條條火龍從中咆哮而出,整個小山都變成了沸騰的火山。
沖繩本島也迎來了恐怖的流星雨,彈頭帶著恐怖的嘶嘯聲飛墜而下,殘砂碎石和流火撕裂地面沖天而起,沖繩島轉眼之間就被挖出了十幾個無底洞!很多東瀛士兵感到大地在抽瘋似的震動著,他們就像是篩子裡的黃豆,根本就站不住腳,有人被震得雙腳離地直飛出去,或者被如雨落下的岩石和混凝土砸成一團肉餅。面對從大氣層外滾落的彈道導彈,這些深藏在地下的工事堡壘也不是那麼可信的!當然,想要摧毀這種地下永備工事是很困難的,彈道導彈打擊的效果更多的是體現在心理作用上,經過這一輪彈道導彈的洗禮,東瀛軍隊均暗自膽寒,士氣受挫。這還不算,華軍在連線沖繩南北的石川地峽一連砸下了三枚衝擊波彈,蘑菇雲冉冉升起,雖然沒有造成多少人員傷亡,但是這條狹窄的地峽算是被切斷了。
轟轟!轟轟!
海面傳來雷霆萬鈞的轟鳴,460毫米口徑重炮炮彈成對成對的激射而出,飛向八重嶽山和安波茶山,用實際行動告訴東瀛守軍,這段時間他們是忙得不可開交,可是華軍也沒有閒著!華軍對沖繩島倭軍的佈防情況還是有一定的瞭解,因此第一波打擊來得非常兇猛而精準,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重磅鑽地炸彈甚至衝擊波彈輪番上陣,不計代價的摧毀倭軍深藏在地下的戰略工事。至於沖繩島的必爭之地那霸港,更是被生生炸成了火海。在一輪猛烈轟炸之後,數十架運十運輸機遮住了天空,將朵朵傘花布撒開來,第15空降軍登場了。
第15空降軍在登陸戰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個空降團負責奪取與沖繩本島互為犄角的伊江島,摧毀伊江島上的重炮,另外三個空降團則分別在安波茶山、八重嶽山空降,像釘子一樣鍥入倭軍的防禦縱深,掩護海軍陸戰隊登陸,他們的補給則由第二空中突擊師負責。不難想象,這些空降兵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可以說,從他們的腳尖沾到地面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處於倭軍的包圍之下了。不過,傘兵天生就是要被包圍的,不是嗎?
為了確保伊江島空降順利,在柳雲銳少將的指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