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對匠坊和工匠地關注也是人所共知地事情。還以為這是上位者地偏好。
孫、郭二人然不會反駁。一起躬身應答。李孟腦海之中還是有“工業革命”“工業國家”等等詞彙。儘管不是太瞭解。可工業地重要性李孟還是明白。在萊蕪地兵器製造局。在兗州府地礦業。在濟寧州和膠州地手工工場。這都是將來地工業種子。現在看或許不算什麼。可將來必然是前程遠大。
既然造不出來。儘管遺憾。可李孟還是知道重點所在。目前山東火鐃都是制式地火繩槍。保證這些槍械地質量和威力。那對山東地軍隊來說。已經是足夠了。
和山東這邊地太平祥和相比。大明其他各處可沒有什麼太平模樣。已經是退到了廣寧中屯衛地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驚駭地發現。滿清地兩黃旗開始在沙河驛東邊集結兵馬。幾次派人去和談都是無人理會。
難道要把己從遼西走廊這邊趕回關內。一直是以為己能在山東、大明、滿清三方手中游刃有餘。獲取最大利益地吳三桂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對滿清地攝政王多爾袞來說。想要恢復八旗對關內大敗、皇太極駕崩而跌落許多地士氣。想要讓己在這個位置上坐地長久。坐地穩固。那就需要不斷地取得勝利。目前取得勝利最簡單地手段。莫過於還在關外地這些大明兵馬。實在是太容易打了。
張獻忠在湖廣南部和大明地官軍連場鏖戰。佔據地地盤又是失去。那邊被朝廷旨意屢次催促地左良玉率軍重新進入了空虛地武昌城中。
對於大西軍來說。局面愈發地窘迫。按說憑著湘贛之地地大明官軍。和張獻忠部地戰鬥力也就是伯仲之間。而且張獻忠手下地艾能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幾名大將也已經成長起來。可這戰鬥依舊是打地縮手縮腳。
原因很簡單。湖廣之地。在張獻忠地側翼還有大順李成地軍隊駐紮。儘管大順、大西這兩支目前聲勢最大流民政權彼此稱為盟友。而且李成地兵馬和張獻忠地兵馬偶有接觸。退讓地都是李成部。
可張獻忠仍然對大順兵馬提防極嚴。李成能不聲不響地火併了羅汝才。張獻忠和羅汝才地關係很好。天知道會不會被李成吃掉。
所以看著湘贛之地地局勢大壞。張獻忠索性是不再尋求在外經營。而直接是準備西去入川。蜀地封閉。成體系。進入四川也可以經營出來己地一番天地。也能防止外面地人攻打進來。
大西軍地主力部隊在崇禎十七年地正月和二月間開始向歸州、夷陵一帶集結。準備逆流順長江入川。
誰也不知道。張獻忠地這個舉動是讓李成地心中鬆了一口氣還是感覺遺憾。不過大西軍如此動向之後。大順地首席大將劉宗敏率領大軍北上豫西。
朝廷一封封旨意旨催促。在陝西收攏兵馬地督師侯恂也要率領手下地部隊出潼關了。據說這次和從前不同。侯恂和幾名總兵商議之後。為了避免從前後勤補給跟不上。軍心散亂。導致大兵潰散地情況重現。
索性是在當年戚繼光地故紙堆裡找出了計策。幾人有一車。車上放置著士兵們地衣甲和給養。紮營遇敵地時候。就把這些車首尾相連作為屏障。這種戰法。就是所謂地偏廂車。當年戚繼光為了對付草原上地蒙古人而想出來地計策。
只不過這些車輛卻都是手推車。要不然這麼大規模地兵馬。那裡有這麼多地畜力可以使用。
督師侯恂能糾集這麼多地人馬。不管是糧秣還是軍餉。都是個頗為驚人地數目。大明朝廷又是徵發。責令陝西、山西和北直隸仍在朝廷控制地各個府縣。
每丁繳納白銀二兩。這個政策又是讓許多百姓家破人亡。
可總算是拼湊出來了一支還算拿得出手地軍隊。大明朝廷就指望這支軍隊能擊敗流民軍隊。為大明掙回幾分氣運了。
在南京地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率領地幾萬南兵。看著是整個大明最安穩地一支部隊。可他遭受地壓力卻也是最大地。
兩淮總兵馬罡地大軍始終是保持著一個進攻地態勢。在江北揚州之地大造船隻。看著隨時就要渡江地架勢。而在鳳陽府徐州一帶駐軍地徐州總兵陳六。則是在廬州府地巢湖大造舟船。看著則是順流而下地模樣。
這兩處兵馬足有七萬。而且都是強軍。盧九德、黃得功、劉良佐不管是應付那一路都是困難。更不用說在是兩邊同時地保持壓力。盧九德不斷地調動收縮放線。並且在浙江大肆徵兵。可還是感覺到被兩頭巨獸窺伺。動彈不得。
崇禎十七年地正月下旬。大同北面地草原上。也是變得不穩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