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大人不必見外,適才在下也接到了內閣的票擬,已是命人幫蕭大人在行轅內設了官房。浙江軍中的一些案卷,稍後自然會送過去給蕭大人察看。”胡宗憲回禮請道。
等進了大堂,因胡宗憲是總督,仍坐了上首,蕭墨軒卻在左邊側面坐下。
“在下能受此大任,自然是皇上和朝廷的信任。只是在下倒是有幾個疑問,不得不提。”蕭墨軒坐下以後,立刻抬首向胡宗憲問道。
“蕭大人但問無妨。”胡宗憲平掌請道。
“富陽一戰,首功當是戚將軍,怎麼看朝廷傳下的文書上,怎麼成了在下?”蕭墨軒對這個問題一直耿耿於懷,覺得自己是佔了戚繼光的便宜。
“戚繼光是軍部的人,剿滅倭寇本是內責,蕭大人卻是責外,自然是功大。”胡宗憲心裡當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兒,可是卻不好說了出來,耷拉著眼皮,緩緩回道。
“可內閣的文書上,根本對其他人一字未提,在下如何能心安?”蕭墨軒疑惑的搖了搖頭。
“內閣的文書,也就是得了皇上的意思,在下又怎敢妄猜聖意。”胡宗憲被蕭墨軒連連逼問,也有些透不過氣來。
正在胡宗憲擔心蕭墨軒繼續逼問的時候,卻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抬眼看時,只見譚綸快步奔了進來,臉上的神情卻是頗為嚴肅。
“哦,蕭大人也在這裡,那便最好。”譚綸拱手向二人行禮,“在下正好有事要和二位大人商量。”
“是不是哪裡又現了倭寇?”胡宗憲見譚綸表情嚴肅,料定必然有事發生。
“倒不是倭寇,只是有義烏和永康的鄉民在八寶山一帶械鬥。”譚綸跑的有些急了,已是口渴,見了放在茶几上的紫砂壺,也不客氣,自己取過杯來斟了一杯喝下。
“鄉民械鬥便是你按察使司管了,怎生要來和我們商量?”胡宗憲有些不解。
“這事光靠我按察使司,卻是管不了了,須得調動軍部的兵才是。”譚綸緩了口氣,繼續說道。
“譚大人不也督領兵事,但自個決斷好了。”胡宗憲揮了揮手,覺得譚綸的反應有些過了頭。
“調動一千軍以上,需得有總督的手令才行。”譚綸連忙解釋。
“一千軍以上?你得要多少人過去?”胡宗憲頓時被嚇了一跳。平日裡鄉民因為田地,山頭而械鬥的事情也沒少聽說過,從來都是按察使司派些人過去調停下便罷了,還從來沒聽說過要調動一千軍以上的。
“兩千,至少兩千。”譚綸伸出兩個手指頭。
“兩千軍?”胡宗憲吃了一驚,“械鬥的鄉民卻是有多少人?”
“據義烏和永康縣衙傳來的訊息,至少有三萬人。就連縣裡派去阻止械鬥的衙役,也多被打傷。”譚綸的吃驚程度絲毫不比胡宗憲低。
“三萬人!”胡宗憲和蕭墨軒一起瞪大了眼睛。整個浙江的駐軍也不過五萬,三萬人,整個一大規模正面戰役了。
“我立刻寫了文書給你,你拿了讓戚繼光帶兵過去,務必要把兩縣的鄉民隔開。”胡宗憲聽譚綸這麼一說,也知道了事態的嚴重性,先不多細問,立刻取過紙筆官印。
“胡部堂,在下剛到軍中,還不熟悉情形,不如讓在下也隨戚將軍過去看看吧?”蕭墨軒聽說有三萬人械鬥,也嚇了一跳,便想過去看看究竟是為何事。順便也見見戚繼光,自個平白無故的佔了他的功勞,總也得解釋一下。如果被戚繼光這樣的民族英雄看不起,實在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也好,那便勞蕭大人費心了。”聽見蕭墨軒自動請纓過去阻止械鬥,胡宗憲倒有些求之不得,如果讓他繼續呆在著,怕是他又要逼問個不停。
拿了文書之後,蕭墨軒和譚綸也不再在行轅停留。分別從杭州前衛和杭州後衛調了一千士卒,交由戚繼光領著。
“在下還有軍裡和省裡的事務纏聲,卻是不能陪著去了,蕭世侄小心。”譚綸讓人給蕭墨軒也牽過一匹馬來,小心的囑咐道。
“在下只和戚將軍在一起,斷不會有什麼險處。”蕭墨軒轉頭朝著戚繼光一笑。
“譚大人放心,末將一定保蕭大人無虞。”戚繼光朝譚綸一拱手。
“那便快快去吧。”譚綸揮了揮手,有戚繼光護著,他自然是對蕭墨軒的安全有信心。
“那便先行告辭。”蕭墨軒和戚繼光分別向譚綸抱拳道別。
“走。”戚繼光躍上馬背,對著兩千士兵一揮手。兩千軍士,直向義烏方向而去。
第三十三章 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