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墨軒折騰出“卯子號火藥”之後,便就立刻通報了朝廷。朝廷依法仿治,卻不知怎的,無論如何威力也不如蕭墨軒從南京送來的品樣。派人去南京親眼看著照著方子配置,威力卻又是比在北京仿造大上幾分。無奈之下,只的把全國地火藥坊全搬去了南京,眼下便就有不少工匠和器物正在路上走著。
“贊……”眾將面上一起露出一絲嚮往來,如果遼東軍也能配置上和神機營一樣的裝備,再加上精銳地騎兵衝殺,日後迎上韃子,那可就是一面倒的事情。
做將領的,誰不希望自個手下拉出來的都是精兵悍卒呢。裝備在裡面起的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要不為什麼最好的東西只有禁軍的神機營才能用上呢。
“你們都是血性的漢子,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蕭墨軒收起笑容,“皇上和朝廷,不需要你們血灑疆場。皇上和朝廷所要地,是要你們打敗敵人之後還能活著回來,那才是真的護我
疆。”
“末將明白了,只有有了銀子,有了糧食,才好打戰,才好打得勝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就是這個道理。”汝契的臉上,現出一絲憨笑來,“只是……希望蕭大學士能讓末將等人少等些時候。”
“我也心急呢。”蕭墨軒呵呵笑道,惹得眾人一起跟著笑了出來,廳堂裡頭緊張的氣氛,頓時也是大緩。
“只是……適才我卻是有一句話說錯了。”蕭墨軒地臉上又泛起一絲笑來,引得眾將紛紛投來不解的目光。
“皇上和朝廷所要的,並不是你們守邊衛城。”蕭墨軒緩緩說道,“皇上和朝廷要地,是擴土添疆。”
“也只有如此,包括楊總兵在內的歷代烈士,才不算得白灑了熱血。”蕭墨軒站起身來,長吸了一口氣。
“末將願隨皇上和蕭大人馳騁疆場,為我大明擴土添疆,百死不回。”汝契心頭一陣翻滾,騰的一聲半跪了下來。
“願為我大明擴土添疆,百死不回。”雖是正月寒冬,可小小的廳堂裡面,熱的幾乎要把屋頂都掀了開來。
“你叫汝契?”蕭墨軒回過頭來,微笑著看著面前。
—
“末將李成梁,字汝契。”汝契目光炯炯的看著蕭墨軒。
“李成梁……?”蕭墨軒微吸一口氣,上下打量著李成梁。從年紀上看,應該是三十多歲的樣子
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好象以前聽過,只是一時間有點想不起來。李成梁……好象應該很有名頭的樣子,只是似乎沒有戚繼光這麼響亮。
“你不是漢人?”蕭墨軒猛得一抬頭。
“這……末將高祖英曾居朝鮮,後引眾內附,得授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李成梁被蕭墨軒這麼一問,先是一愣,緊接著又是怯怯的笑了一下,有些擔心的抬頭看了蕭墨軒一眼。
“呵呵,無論是否漢人,我都認得你是我大明子民。”蕭墨軒也覺得適才問的有些怪異,甚至可以算是有些失言,連忙撫慰,“皇上,朝廷,天下人,都會認。”
李成梁一家作為朝鮮移民,多少肯定受到過一些排擠和歧視,蕭墨軒剛才無意中問起這個,確實有些不適當。
“謝過蕭大人。”李成梁的心裡稍微安了一些。
“讀過多少兵書?”蕭墨軒饒有興趣的看著李成梁。
“不多,末將賦閒於家三十餘載,先祖所傳,約有百卷。從軍後並遼中所記,約數百卷。”李成梁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上百卷還不多,我這兩年讀的書,全加起來也才十來卷呢,蕭墨軒心裡有些憤憤的想道。
“那你適才為何如此衝動?豈不知,為將者,心靜乃首要?”蕭墨軒似笑非笑的問道。
“這……末將知罪。”李成梁有些忐忑的低著腦袋。
“呵呵,諸位好生休息,日後莫負了皇上和朝廷的重望。”蕭墨軒的目光四下掃了一眼,“先行告辭。”
“恭送蕭大學士。”諸將紛紛屈身抱拳相送。
“你。”蕭墨軒走了幾步,忽得回過身來,看著李成梁。
“末將……”李成梁一時間還沒來得及從蕭墨軒剛才的話裡脫了出來,愣愣的看著蕭墨軒,似乎有些自卑的模樣。
“啪……”蕭墨軒的兩隻手,重重的落在了李成梁的肩上。
“有血性,是條漢子;可為將者,並不只是有血性便可。”蕭墨軒鄭重的說道,“我大明缺的是良將,皇上和朝廷絕不負你。”
一語既畢,蕭墨軒在侍衛的簇擁下折過了身,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