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擁堋�

不過朝廷的恩惠,從前也只到了鹽商這一級便停了。直到隆慶三年,商稅幾乎與田稅相等,且勞作者皆得食,未誤田產。再加上蕭太保的上疏,才降下了聖恩。

聖旨傳下,商家多有焚香遙祝者,皆言聖上萬歲,蕭太保千歲,輔佐皇上至千秋也。

在歷史上,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在被抄家的時候,也對張四維這麼說過。可是眼下這些尋常人家對著蕭墨軒說起來,倒是大為不同,真是一番實意了。

江南和蜀地的絲綢布匹高產,在一地自然是消耗不盡。

糧食的豐產,絲綢布匹的充盈,再加上金銀券的通行,使得商旅日盛。不但是絲綢糧食,其他比如延寧的五寶,嶺南的乾果,江西的瓷器,以及各種酒宴器具等等物什,也透過無數條大道運往全國。

當年九月,原廣東總督,現兵部侍郎張臬徵南洋返。南洋至印度一線,皆握大明之手。朝廷設南洋鎮撫司,經蕭墨軒舉薦,以張四維為首任鎮撫使。蕭太保,想了個周全,終於給未來的“張首輔”尋了個合適的位子,讓他去和努爾哈赤做個伴。

南洋鎮撫司的建立,使大明朝內幾乎已經快要要膨脹的貨物,頓時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洩口。南京龍江船塢,年內造船近百艘,獲利數十萬之多。寧波,泉州,廣州各地的碼頭,真正是千帆競流。

偌大一個東方帝國,再此時也漸漸呈現出一片歌舞昇平之勢。但是太平的日子裡,風暴的誘因往往藏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隆慶四年二月,一份看起來其貌不揚,毫無分量的奏摺,輕輕的放到了司禮監的文案頭上。

寫這份奏疏的,也只是一個尋常的戶部給事中,名叫張齊。張齊,這個名字從來就沒有被人重視過,他的本人就和他的那份奏摺一樣,其貌不揚,毫無分量。

可偏偏就是這份其貌不揚的摺子,卻要在朝廷裡引起一場偌大的風波。

第十六章 關外的動靜

隆慶四年的這一場風波,若說是戶部給事中張齊起的頭,未免有些牽強。因為他那份摺子最多隻能算是點燃火藥桶的引線,真正說起事兒來,卻要落到了當月初的郭樸身上。

郭樸身為內閣大臣,向來和高拱穿的是一條褲子,不過把責任轉到郭閣老身上,郭閣老也是冤枉,因為他什麼事情都沒做。

但是既然事情生了出來,總得要找個由頭吧。這個由頭就是,郭閣老病了。

人吃五穀雜糧,哪裡沒個三災六病的,即使身為內閣大臣也不例外,操多了心,反倒是比常人更容易病倒。更何況,郭大人確實也年紀不小了。

所以,郭閣老一個不小心就病了。同朝為官,表面上的交情還得要,所以蕭墨軒也去探視過了,郭閣老只在床上爬起來點了下頭,就又躺了下去。按照朝廷百官和郭府管家的話說,這還是去的是蕭墨軒,所以郭閣老才給了點面子,尋常人去,聽郭閣老在床上哼兩聲就算是招呼了。總之,郭樸不但是病了,而且看上去病的相當嚴重,大有一病不起的趨勢。

郭樸是什麼人,堂堂內閣大學士。本來內閣裡頭還算平衡,他這麼一病,朝廷裡立刻便就有人打起了小九九。到底是誰在私底下算計著,反正自己也不會說出來。但是風言***的傳出來,立刻就有人起了疑心了,這個起疑心的人,叫高拱。

郭樸病了。對高拱來說絕對不是好訊息,因為就算張居正還留了半分情面給高拱,高拱在內閣裡也不得不獨自面對徐階那邊來的壓力。雖然徐階還沒有出手,但是高拱已經可以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地味道,誰能保證徐階不會這個時候來招,乘你病要你命。

高拱是個聰明人。既然是聰明人,那麼自然要先下手為強。況且徐階留在老家的那幾個兒子,確實有點不安生,前些年兼併了不少田地,兼併的過程總多少會有點糾葛,也算是給別人留下了把柄。於是乎,張齊就在這個時候橫空出世了。

張齊那一份奏摺。既沒經通政使司,也沒過內閣,等徐階知道的時候,卻已經拿在了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的手上。

當年馮保和陳洪爭司禮監的時候。是高拱幫陳洪上地位。後來走漏了稅改的訊息,落到了馮保的頭上,馮保也故意不分辨,卻找機會去了奉慈殿,便就是故意想躲開徐階。

可若只有張齊一個,憑徐閣老多年的經歷,是如何也動不得的。壞就壞在,徐閣老在這個時候又收到了另一個訊息。

當日陳洪拿著奏摺去給皇上看,隆慶看完之後。卻是面無表情,轉過身來只是輕輕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