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4部分

是當賈詡在感受到敵軍弓箭射擊密度後,然後讓甘寧下令,使得大船劃開。如果說吳軍的水軍營寨是依據在江邊河岸所建立,那甘寧的應龍水軍,就是予以一種衝鋒的姿態前來。然後在吳軍水軍予以弓箭反擊時,然後隊伍的船頭立即予以弧形的姿態,開始轉變方向向著其他方形行駛過去。而跟隨在後面的船隊,依照船頭的行駛路線,緊緊跟隨。

從而給予這些吳軍一種,被他們弓箭所擊退的樣子,卻不知是這些趙軍,故意假裝敗退,然而直接從吳軍的眼皮子底下穿過。此時的吳軍將領,在這些趙軍水軍前來,當真以為是前來襲擊自己的營寨的。而壓根就沒有想到,這些趙軍是暗度陳倉,故意在自己面前晃悠然後走了。

如果說今次甘寧引著應龍水軍,不這樣前來進攻吳軍營寨,而是直接從此地穿行而過。恐怕即使在大的濃霧,也會被那些負責巡視站崗的吳軍將士,發現一絲行蹤。到時候只要這些軍士予以稟報,那吳軍將領必然會下令,讓眾將士登船予以追擊攔截。

第1316章賈詡的草船借箭

這個時候,甘寧和應龍水軍,正在予以直線航線航行。若是吳軍的水軍,突然從側面或者是後面進行進攻的話,那被攻擊的戰船,只要不是大小相差太大,必然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畢竟水戰之上不似陸地之戰,如果騎兵或者是步兵在前行之際,遭遇敵軍側面打擊。可以瞬間便調轉方向予以回擊,但是在水上交戰,戰船可就沒有那麼靈敏了,想要調轉方向,還需要划船之人的配合,甚至有些船隻還需要予以船帆轉向,方才可以調轉方向。

而古代的水戰,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衝撞,尤其是予以小型的艨艟,去衝擊撞擊敵軍的戰船。一旦戰船破損,便會迅速下沉,到時候就連敵軍船體上的敵人,也不用在意,也將會隨之戰船一同沉入水底。艨艟又做蒙衝,主要有三大特點,才會被用作是衝鋒戰船。

一是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禦效能,相比其他戰船,基礎能力不錯。二是船體兩側間,開弩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三是這種戰船的動力,予以槳為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效能。

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衝突敵船也。”可見蒙衝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隻。東漢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中,東吳大都督周瑜,予以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等到點火之後,突入曹軍船陣,一舉燒燬了曹軍艦隊。這是中國軍事史上,以蒙衝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而這場戰役也是被後人淪為經典戰役。

其實不得不說,華夏古人的聰慧和創造能力,艨艟的製造及應用在公元二世紀至三世紀已有記載。漢代時,艨衝是水軍的主力船,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三國具體的記載可見於陳壽《三國志》,也對著水軍戰船,有些一些詳細的記載,有此可見在當時艨艟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歷史上記載,吳軍的將領黃蓋在江夏攻打黃祖時,他曾以艨艟封鎖黃氏退卻的路線。孫權征討黃祖,黃祖“橫兩蒙衝”挾守夏口。劉表建水軍也曾造“艨衝”。唐代李荃所著的《太白陰經》記述艨艟,是輕快的先鋒船且由兩層組成,雖然《太白陰經》指艨艟是輕快的先鋒船,但漢代和三國時所用的艨艟的船頭,應是設有攻擊敵軍船隻利器的強大戰船。

而利器運作的有效性,取決於其重量而不是速度。只不過可惜的是,古時的艨艟並未有詳細的記載和打造,所以後人很難以明白當時的艨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經過時間和時代的變化,每一代新的國家建立,若是有戰船,也會按照以往的船隻進行改造。可以說,每一個國家,每一代戰船的升級,都有著其本身的元素和特點,當然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艨艟整個船艙與船板由牛皮包覆,可作防火之用。兩舷各開數個槳孔以插槳船且供櫓手划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艙三層,亦以生牛皮裹之以防止敵人火攻。每層船艙四面皆開有弩窗矛孔可作攻擊各方向敵人之用。杜佑《通典?兵法》中記載“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後有駑窗矛穴,敵不得進,矢石不能敗。”由此可見艨艟形體雄偉,機動性強且便於水戰。

在水面大戰中,不難看得出,一些大船,尤其是樓船周圍,都有其他無數的小船所護衛著。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主將所乘坐的元帥樓船,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了避免遭到敵軍的艨艟撞擊。當然有的軍士為了達到取勝的目的,不惜予以兩船相撞,雖然有時候是將敵軍的船隻撞翻。但更多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