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而契丹這邊,自從李盡忠反叛以來,也是勢如破竹,絕無敗績。現在,李盡忠雖死,繼續率領契丹人反叛大周的孫萬榮,驍勇善戰絲毫不在李盡忠之下,這次居然將大周的主力部隊殺了個七零八落,實在是令人震驚。
若是這兩個兇寮聯合起來,大周在北疆可以說很難對他們形成攻勢。如今的大周,羸弱稱不上,在軍事上卻也遠遠不是太宗皇帝天可汗時代了。
武則天也是皺著眉頭頷首,道:“國老所說很是,只不過那阿史那默啜實在是太過貪婪了,那般喪權辱國的盟約,朕若是簽了,還有何顏面面對普天之下的百姓,又有何顏面面對當年打下大唐江山的諸位皇帝、大將!”
說到這裡,她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盯著狄仁傑,語調一轉說道:“國老此來,莫非是想出了良策?”一言既出,她越發覺得自己所想十分正確,狄仁傑若是沒有良策,完全沒有必要跑到皇宮裡來訴苦。
狄仁傑道:“良策倒是沒有,歪策倒是有一個,就不知道陛下敢不敢用!”
武則天站起身來,豪氣干雲地一笑,道:“也只有國老敢如此和朕說話,而朕卻沒有一絲反感,反而欣喜得很哪!你說吧,朕一向自度,才幹只是中上,但論起膽識,卻可以讓天下所有男子汗顏。所以,只要國老你敢說,我又有何不敢用的!”
狄仁傑笑了笑,道:“好!陛下金口一開,老臣的心就放下了一半。臣的歪策,就是答應了突厥的所請!”
“啊!”狄仁傑這一句話,讓武則天大吃一驚,她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狄仁傑,實在是難以相信這番話,竟是出自狄仁傑的嘴巴。
想當初,戰國時期六國以地賄秦,致使虎狼之秦越來越強,而自己越來越弱,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被滅的命運。自從有了這段歷史,而賈生在《過秦論》裡面一針見血地將這件事挑明出來之後,歷來的君主都十分忌諱割讓土地。狄仁傑作為科舉出身的儒生,如何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國老應該還有話沒有說完吧!”只是經過一霎那的驚詫,武則天便醒過神來。如果狄仁傑的建議就這麼簡單的話,他就不是狄仁傑了。
狄仁傑笑了:“陛下知臣!”他頓了頓,道:“臣覺得,對付君子就當用君子之道,對付小人,就當用小人之道。默啜這廝世受國恩,不思報效,反而屢屢侵犯我大周邊疆。如今,他更是趁火打劫,妄圖籍著我大周困難的機會,來敲詐勒索我煌煌天朝,這等人,若說是小人,便是侮辱了‘小人’這兩個字。因此,對付這種人,咱們不必講什麼大國的信義,只需想盡辦法來算計於他!”
武則天連連點頭。她最大的本事,就是從來不拘泥於禮法,若是拘於禮法的話,她也當不得這皇帝。聽見說有辦法能算計敵人,她非但沒有所謂正人君子那種假惺惺的光明磊落,反而是一臉的歡欣。
“快說,國老快說,究竟是何歪策?”武則天連連催促。
狄仁傑道:“默啜這第四個請求,若是直接答應,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默啜,恐怕也不會相信,我大週會輕易答應。因此,我們若是就此答應,反而會讓他越發的懷疑。老臣以為,咱們可以先給他來個討價還價,待得達成協議之後,再給他玩個文字遊戲。咱們就……”
狄仁傑便把自己的“歪策”細細地給武則天說了一番。
武則天聽得一陣皺眉,似乎對這計策有些不滿。正當狄仁傑以為武則天不會採納自己的計策之時,武則天忽然“哈哈”大笑,道:“好,對待小人,正當如此!就讓朕,來當這第一個有大唐以來割土求和的皇帝吧!”
這邊廂,武則天和狄仁傑君臣兩個言笑甚歡,那邊張昌宗走了出來之後,便在那花園裡面漫無目的地走著,思忖著。
入宮不到一年,張昌宗的待遇從戰戰兢兢,變成人人對他戰戰兢兢,讓他不能不感嘆世事如棋,難以捉摸。就連他自己,當初也不曾想到,這權勢居然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洶湧。這讓他市場會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最近,武則天讓他負責編修一些書,為此還專門為他集結了不少的文人墨客。這些人裡面,不乏當代詩詞文章裡面的宗師。可是,就是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面前也是卑躬屈膝,極盡討好巴結之能事。這讓他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重擔憂:若是武則天有一天不在了,這些自命清高的傢伙,還會如此待他嗎?
答案不言而喻,是不會。武則天就是他張昌宗現今權勢的唯一保障。這種想法,讓他有些害怕。畢竟,武則天已經快七十六歲了,很難說她什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