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親王氣得差點摔了杯子,駱榮平,他怎麼敢,指天發誓為自己效忠的時候,卻把他的女兒給了他最大的死對頭?!反正就算是兄友弟恭,也只是偶爾在樂成帝面前裝裝樣子,康親王直接拂袖而去。而屬於康親王鐵桿的兄弟,也先後趙藉口離開。
李鴻銘只是笑送他們離去,沒有挽留的意思,目的達到就可以了,又何須在意其他。至於駱榮平要如何平息他那好大哥的怒氣,那就他自己的事情了,如果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還談什麼為自己效力。
康親王回府之後,二話不說,直接召見駱榮平,甚至有些大張旗鼓。
這麼做的用意,其實跟李鴻銘差不多。
因此,原本只是芝麻綠豆大點的事兒,愣是被這兄弟二人弄得滿城風雨。
不過,因為關於駱家的立場問題,也是一波三折,其他人暫時沒此事發表看法。
再說,他們其實更想知道,首輔大人什麼時候得罪了吏部尚書,畢竟,駱沛山針對阮瑞中的行為實在是太明顯了。除了一些完全不用考慮的方向的事情,每每阮瑞中提出看法,駱沛山都會持完全向左的意見。另外,包括阮瑞中的門生,也被駱沛山連累,凡事跟阮瑞中沾親帶故,關係緊密的,都是駱沛山的重點“照顧”物件,於是,也不管這些人屬於哪方人馬,又出現了危機四伏的徵兆。
阮瑞中畢竟是混了官場幾十年的人,與他關係緊密的人,不僅僅是親朋,還有諸多的學生,這這莫名其面的被他帶累,就算駱沛山是公事公辦,可是不辦別人的,偏偏朝他下手,阮瑞中在發現情況不對的第一時間就招上駱沛山,正所謂死也要死個明白。
可惜,換來的只是駱沛山的冷嘲熱諷,具體的原因,那是一個字都沒得到,饒是首輔大人再如何精明,再沒半點提示的情況下,也猜不到因由。
不過,駱沛山的為人,阮瑞中還是知道的,就算是官場老油子,可有些原則依舊堅持,有些底線依舊保留,君子遺風不改,也因為這樣,阮瑞中暫時按兵不動,既然從駱沛山口中不知道原因,那麼就從其他地方查一查,不過,這件事情一定要快,不然等駱沛山將一些“罪證”呈給樂成帝,他將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就算他立場中立,但是,啟元的官場絕對獨木難支。
康親王從來就不是好脾氣的人,見到駱榮平就直接的踹過去,若不是被人勸阻著,駱榮平就算不死,也要折半條命進去。
而駱榮平給康親王的說辭,自然是將一切原因都推到李鴻銘身上,說是睿親王誘拐他女兒,對於自己女兒要入睿親王府的事情,他也是前兩日是才知道,那時候就來找過康親王,——是你沒沒見我,所以,這事兒,它壓根就不管我的事兒。
看親王倒也從門房的口中知道,駱榮平的確是找過他,也的確是他拒見。李鴻熠絕不承認,李鴻銘今日的得意,也有他的一小部分原因。
李鴻熠雖然放駱榮平離開了,但是,心中的懷疑卻沒有消失,或者說,在駱榮平的女兒進了李鴻銘的後院之後,就在沒有完全信任他的可能,姻親,是最主流的拉攏關係的方式。於是,康親王下達了一個命令,盯緊駱榮平。一旦發現了他背叛的證據,康親王絕對不會放過他。
李鴻銘一開始就知道,駱榮平的女兒入了自己後院,他也就是一顆純粹牽制駱家的棋子,駱沛山高居那樣的位置,都能因為自己的離間而不被他的好大哥信任,更何況是駱榮平,所以,成為他手中一顆安插在李鴻熠陣營中的一顆釘子,以及透明狀什麼的,完全就是一個大笑話。他完全不在意駱榮平會被李鴻熠如何收拾,他甚至希望李鴻熠能夠做得越狠辣越好。
而李鴻淵與靖婉的親事,在蘇貴妃的督辦,很快選定了納采吉日。
因為李鴻熠是嫡長子,他當初娶親的時候,所用的東西,不管是那方面的,自然都是最好,而餘下的皇子,都會在這個基礎上或多或少的減去一些,諸如李鴻銘、李鴻淵,有受寵地位又高的娘,最多就是減去一層。
內務府對於給晉親王準備拿彩禮什麼的,早就熟門熟路了,還是比照以前的準備就是了,速度倒是很快。不過,就在他們以為萬事俱備的時候,活閻王卻親自上門了,看了一眼東西,然後就一個字——換,然後,直接把自己的近侍留下了。
然後,沐公公就笑眯眯的看著內務府的換東西,換了一次兩次三次,沐公公都搖頭,內務府的人很暴躁,但是卻一個字都不能發洩,只得各種討好,希望沐公公指點指點。然後,沐公公大發慈悲的給了一句話——王爺不缺錢,更不缺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