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英雄了得,稱個王卻有這許多麻煩。既然如此,不如索性大幹一番,稱帝得了。”石青一拍矮几,語音激昂,擲地有聲。
麻秋一震,殷勤地注視著石青。“可是…雲重。這個…”一時間,訥訥不知如何言語。
石青口氣一變,對麻秋說道:“只是…稱帝之事幹系重大,既需謹慎,還需擇時待機。萬萬不可操之過急;以小婿之見,岳丈當穩固根本,壯大實力,先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來再說。”
“打出一片天下!”麻秋倒吸口涼氣,忍不住問道:“雲重。吾當如何才能打出一片天下?”
石青微微一笑,指著王猛道:“岳丈,這是新義軍軍帥府長史王猛王景略先生。景略先生乃不世出之奇才。小婿過去所得,全賴景略先生代為謀劃參贊。我等不妨聽聽景略先生如何說。”
“哦?是嗎?”麻秋好名,平時極為看重名士,聽石青介紹罷,立即改顏相向。衝王猛緩緩點頭示意,謙和地說道:“原來是王景略先生,麻某愚鈍,請先生不吝賜教。”
第五集 第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
“麻帥英雄豪邁,心志高遠,王猛膺服已久,承蒙不棄,垂詢諮問,猛必殫思竭慮,以效微薄。”
王猛離座而起,向麻秋遙遙一揖,待麻秋微笑示意後,他直起身子,話音一轉,反問道:“麻帥有意逐鹿天下,王猛請問,麻帥以為天下是何物?”
麻秋哂笑道:“天下麼,自然是這天這地這天地之間的人丁財富了。”
“非也。”
王猛緩緩搖頭,灑然道:“天下在人心中,人心所向即為得天下,人心所逆即為亡天下。匈奴劉氏之所以得天下,是因大晉諸王亂政,世人惡之;石勒之所以得天下,是因匈奴劉氏不能救民,反在大晉諸王亂政之上變本加厲。石趙之所以傾頹,是因石虎暴虐無道,只知壓榨,不與民休息耳。”
“好!景略先生果真高士耳!”麻秋撫掌大讚,讚歎發自肺腑。這番玄意深刻的高談從王猛口中道出,讓他真的刮目相看了。
王猛不驕不躁,口中咬金斷玉,又道:“麻帥若欲稱帝,必先奪天下,若欲奪天下,必先明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如此對症下藥,從容佈置,大事可成矣。”
麻秋被撓到癢處,心癢難耐,急切問道:“以先生之見,當前大勢為何?民心為何?如何圖之?”
王猛分絲剖縷,回道:“當今山河傾頹,重陷混沌,天下四分五裂,各地民心未為一同。如江東之地,醉生夢死苟且之輩在所多有,以至於大晉坐失良機,一無所成。如幽冀之地,編戶受羯胡撻伐之苦久矣,民憤極大,冉閔高舉殺胡之令,因此得以成事。關中又有不同,這裡久經戰火,民心倦怠,當予以休息安養。麻帥若欲逐鹿天下,必先鞏固根本,以關中民心為己心,以關中民願為己願。則關中士民盡為己用,何愁大事不成。”
“善!大善!聞君之言,茅舍頓開啊。”麻秋連聲讚歎,盯在王猛身上的雙眼閃閃發光,彷彿看到珍寶一般。
石青暗自頜首,王猛這番言辭無論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或者只是特地條件下的結論,他倒沒有在意,他在意的是,飲酒時暗中交代出題目,這才多長時間,王猛就作出這篇似真似假,亦玄亦奧的文章,並一舉折服麻秋,當真機智不凡。
王猛頓了一頓,隨即朗聲道:“石帥曾言,緩稱王,廣積糧。王猛竊以為此言用於關中,再為合適不過。麻帥若欲大圖,必先隱忍。結睦四鄰,與民休息,多施仁政,行以律令,用時三年兩載,打造出一個富庶祥和的關中,當麻帥英名傳於四海之時,勿須出兵攻略,四方豪傑慕名而投也未可知。上兵伐謀,不過如此而已。”
“好!好啊——”麻秋心神振奮,推案而起,在大殿中急促地踱了幾個來回,忽然停在石青面前,帶著些許求懇道:“雲重。吾初入關中,事艱任重,亟需高人名士運籌謀劃。是以,有意將景略先生留在身邊隨時諮問。雲重可否割愛?”
把王猛留在關中?
石青心頭一跳,偷偷覷了眼王猛,只見王猛緩緩點頭。
麻秋私慾膨脹,意欲在關中稱王。石青一萬個不願,只是恪於形勢,不好公然阻止;於是以退為進,鼓動麻秋稱帝,並以事關重大為由,拖延下來,暫時穩住關中。石青初步打算,接下來將以輔助麻秋經略關中為藉口,讓新義軍人士滲透進來,進而架空麻秋。
這個計劃很有操作性。
麻秋不是草包,卻也沒有出類拔萃之才;經略關中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