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但是這不意味著他樂意讓青兗大出血。糧食布帛這些東西,在戰亂時代,可是比銀錢還要貴重啊。

嘆了口氣,王猛回道:“夏秋之間時日短暫,青兗大約節餘出二十萬石麥子,秋收到明春時日太長,秋收的粟米剛剛夠用,不會有半點節餘,為了應付意外,青兗至少需要備下十五萬石存糧,石帥若想支援鄴城,就解五萬石去吧。至於羊皮褥子,可以解送兩萬張;青兗有炕有石炭,民眾熬冬用不著羊皮褥子,留兩萬張是防著有戰事,給新義軍士卒用的…”

停了一下,王猛辨解道:“大魏朝廷下轄的不僅有青、兗兩州,就算司州困難,還有豫州、徐州呢。王猛以為,皇上也會給周刺史、張刺史下詔,讓他們提供支援的。這兩州若是再湊一些,足夠鄴城資用一段時日了。”

“軍帥府籌集兩萬張羊皮褥子,十萬石糧。秋後就解往鄴城。”

石青拍板定案下來,伸手阻止王猛諫勸。“景略兄,秋後皇上征討襄國之戰極為重要,石青料定,鮮卑慕容會插上一手。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勝了,打擊的不僅是襄國,更是鮮卑人的銳氣,很可能就此阻住鮮卑鐵騎南下的腳步。若是敗了,可就…”

歷史上的這一戰,冉閔圍困襄國百十日,久攻不下。就在兵力疲憊之際,石琨、鮮卑人、灄頭人同時來援,與城內的石祗裡應外合,四面夾攻,冉閔因此大敗,麾下十餘萬精銳士卒死傷略盡。

石青以為,這一仗是一個轉折點,剛剛對襄國獲得戰略優勢的大魏朝廷因此元氣大傷,再次落到下風,一蹶不振。即便冉閔最終戰勝了襄國,也不是因為大魏朝庭實力強盛,而是因為襄國的內亂。

石青處心積慮地想改變這一戰的結果,他一直在為此努力。

歷史上的襄國之戰,雙方動用兵力合計二十六萬。大魏一方有精兵十萬;由襄國石祗、冀州石琨、鮮卑慕容,灄頭人四方組成的聯軍步騎約莫十六萬。十萬大魏精兵對十六萬聯軍原本可以一戰,只是大魏身為客兵,連續攻城三四個月,早已疲憊不堪,精神不濟。與之相反的是,對方乃是主場作戰,有堅城可依,三路十餘萬援兵一起趕到,聲勢浩大。因為這些原因,大魏才最終戰敗。

在石青的算計下,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灄頭人再不可能組織兩萬八千步騎援助襄國了。石青相信,少了這一路援兵,襄國聯軍不僅數量大為減少,聲勢上也會遜色不少。如果青兗等河南諸州再為冉閔提供足夠的支援,這一戰的結果很可能會改變。為此,新義軍絕不應該吝惜糧食布帛。

“景略兄。請帶石某給皇上寫本回奏,就說,青兗會竭盡所能支援朝廷蕩平襄國;兩萬張羊皮、十萬石冬麥會在八月中旬解往鄴城;樂陵倉的飛鉤、車盾、強弩等攻城器械將於九月初解往鄴城,以便皇上攻打襄國輜用…”

說道這裡,石青心中一閃,突然憶起一事。歷史上冉閔討伐襄國,不知為什麼會突然想安撫胡人,任命次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並撥一千降胡作為冉胤部眾。光祿大夫韋瞍苦苦勸諫不果,反被冉閔殺了。

毋庸諱言,這件事可謂冉閔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既然來到這個時代,石青自然不希望心目中的英雄繼續揹負這個汙點。他必須想法避免此事的發生。沉思半響,石青繼續說道:“…景略兄請代石某向皇上進言:殺胡復漢,乃萬千漢人之心聲,乃千秋萬世之功業;請皇上義旗高張,義無反顧,將此大業進行到底,萬萬不可猶豫,萬萬不可反覆…”

王猛搖了搖頭,無奈地拿起筆,按照石青的意思潤色奏本…

這一日是永和六年七月初一。恰逢軍帥府開府建衙最關鍵之時。

依照方便民生,利於衛護的原則,青兗兩州四十八萬餘人丁分別集中到二十三個居住區;加上豫州魯郡,兩州合計十五個郡國;其中人口最為密集的廣固、泰山各有三個居住區,一般的郡國有兩個集中定居區,至於陳留、北海這等荒僻之地,則只有一個居住區。

為了因應這一變化,軍帥府的郡縣村三級地方體制也因此改為縣村兩級,郡國一級去除,一個居住區為一個縣。秋收之後,二十三個直屬軍帥府,由縣主事、治學主事、農部主事、義務兵都尉組成的縣長府將會公開亮相,正式管理地方。

因為沒有秋收和民眾遷移的制約,軍帥府的改制程序比地方上更快一步。軍帥府兩輔、四幕僚、八職司部人選已經公開。

兩輔政毫無例外地由劉啟、劉徵擔綱。

四幕僚分別為:長史王猛、主簿王亮、功曹掾王羲之、倉曹掾郗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