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對兩國訂立的和約同樣未曾放在心上,也談不上有什麼言而無信的顧忌。趙啟可謂與他心有靈犀,楊致不急於開戰的因由,正是慮及到了戰後南楚諸多百姓賴以活命的基本生計。
楊致始終未忘初衷,這些年來拼死拼活,都是為了讓全家老小過上安穩自在的日子。若是上升到什麼心懷天下百姓的高度,連他自己都會覺得太過扯淡。他只是覺得,不能因為自己想過好日子,就斷了數以千萬計的百姓的活路,搭上無數條無辜的性命。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只要是有戰爭,總會要付出代價。這些道理楊致並非不懂,他絕對不會迂腐到濫做好人,但也不會一味冷血、全然不顧。世事紛繁,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事實上自從新年伊始。便密令各部向南楚腹地廣派細作,盡力蒐集各地春耕播種的情況。作為頭等軍機大事定期回報。
進入夏曆隆昌四年三月以來,楊致便著手部署下一階段的大戰。
三月初六日。傳令諸軍各部,整軍集結。
三月二十八日,以六百里加急向諸軍各部將領傳達作戰帥令:其一,令沈重所部前出荊州,張得勝所部水師配合協同,攻佔江陵。擺出向楚都長沙門戶重鎮巴陵的進攻態勢,以牽制駐守巴陵的重兵集團無暇分身他顧。
其二,令衛飛揚所部主力前移,與麾下部將錢放統率的先鋒部隊合兵一處。攻佔江州。
其三,令葉闖親率所部主力駐守撫州,另遣麾下重將領兵兩萬,向南昌攻擊前進。但只許攻至南昌城外西南方向一百里處,不許攻城。
其四,令中軍行轅本部及陳準所部共計十萬人馬,不惜代價,攻取南楚重鎮江夏!
開戰的理由,只要想有。它就會有。理由就是現成的,主動請和的是你,不守信用履行和約的也是你,你不就是欠揍麼?所以理所當然的揍你沒商量。
江夏是通往南楚腹地的屏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楚不僅在江夏駐有重兵防守,還囤積了大量糧秣軍械。江夏一失。南楚與大夏對峙相持的本錢喪失大半,再無翻盤的可能!這也是楊致下令不惜代價的原因。
自夏軍攻佔孝感之後。文煥章便將中軍行轅後撤到了江夏。換句話說,文煥章與張博虎將南楚的前線總指揮部設在此地。將原有的基礎上,將江夏經營成了一塊無比堅硬的鐵骨頭。
這是有史以來,夏楚兩國之間第一場真正的惡戰!
江夏水路通達,南楚水師戰力全面佔優。正因如此,楊致不僅集結了十萬重兵,還調集了五百門火炮,三千具重弩,火藥六萬斤。
從四月初三日夏軍開始進攻起,此役歷時整整五十八日,直至六月初一日方才攻取江夏。
在爭奪江夏的這場大戰之中,雙方皆是損失慘重。江夏城池幾乎被夷為平地,先前囤積的糧秣軍械,在楚軍兵敗後撤之前,已被澆上火油付之一炬。夏軍傷亡近四萬人,楚軍主力折損過半,有十萬餘人戰死。
由於戰事從仲春延續到孟夏,天氣漸熱,為免引發大範圍的疫病,僅是燒埋兩國將士的屍首,就動用了五千軍士,花了半個月的工夫,耗費石灰近二十萬斤。此戰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皇帝得報,獨自在御書房呆了足有半日,未發一言。皇太后鑾駕親往長安的大慈恩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法事,以為超度亡靈及夏軍將士祈福。這還只是一個江夏,日後若是攻取楚都長沙呢?
楚軍在江夏失守之後,便兵分三路。文煥章的中軍行轅撤至巴陵,以拱衛楚都長沙。張博虎自領三萬軍士退守咸寧,另遣一將領兵兩萬增援南昌。
相比之下,除衛飛揚所部,其餘諸軍各部進展還算順利。
四月初八日,沈重所部攻佔江陵,傷亡未及萬人。
四月十二日,葉闖所部兩萬軍士,依令攻擊至南昌城外指定地點,傷亡僅只不到三千。
衛飛揚所部則直至四月二十九日,付出了傷亡三萬餘人的代價,才攻克江州。
楊致與陳準鏖戰江夏之時,陸續收到各部戰報,下達的帥令卻是一模一樣:原地休整待命,開始就地招募兵員、自行補充。
七月初十日,楊致中軍行轅移駐鄂州,命陳準所部留駐江夏,等待糧秣軍械補充完備。
楊致謀劃的滅楚之戰第二階段戰役,至此宣告落幕。
早在一個多月之前的六月初五日,皇帝又一次收到楊致送呈的八百里加急軍報:南楚再度遣使求和。
打不過了、打得痛了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