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挑撥離間。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擁兵自重,分庭抗禮。李嚴留駐永安,後來又到了江州,就是現在的重慶,然後在那兒就不走了。然後在那兒就自己築城,自己擴軍,要求劃出五郡之地來單獨成立一個州。本來蜀漢它只有一個州,就是益州嘛;他又要搞一個州出來,叫巴州。這在諸葛亮看來,他挑釁了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後來居上的這個原則,就是我們新人,我們荊州集團一定要佔據蜀漢政權的主導地位,這個是不能動搖的,他挑釁了這個原則;第二個他小心了統一原則,因為他實際上是搞分裂。所以,諸葛亮一定要拔掉這顆釘子。
本來劉備安排李嚴為副的時候,是希望他起到一箇中介作用,希望他充當一個潤滑劑。結果他沒有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成了當中一根刺了。那這根刺肯定是要拔掉的。從大局著想,從蜀漢政權的長之久安、安定團結出發,這樣一顆釘子一定要拔掉。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諸葛亮恐怕是早就想把這顆釘子了,只不過是在等待機會而已。那麼李嚴既然犯了這麼一個低階錯誤,那就對不起了,請你回家養老去吧。
那麼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我認為諸葛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要依法治蜀。因為諸葛亮接過來的是這麼一個攤子,是這樣一個分著層次的、由三股勢力組成的這麼一個政權,這樣一個政權是有著內部矛盾的和內部危機,有著隱憂的。那麼要把這三部分人團結起來,諸葛亮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依法治蜀。什麼叫依法治蜀呢?就是不論親疏遠近,不管你是新人、是老人,不管你是荊州集團的、是東州集團的、是益州集團的,在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我們大家都按規矩辦,我們一碗水端平,這樣就能做到大家心服口服。而依法治蜀時諸葛亮執政期間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舉措。
為了真正地實現依法治蜀,真正做到執法公平、賞罰嚴明,諸葛亮也廢黜了一些屬於自己這邊的人,甚至還殺了自己最喜歡的人,比方說馬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背後其實也是有著深刻原因的。那麼馬謖到底該不該死,馬謖到底該不該殺?諸葛亮殺馬謖的時候,為什麼會流淚呢?請看下集——痛失臂膀 5
第三十九章 痛失臂膀
4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疑雲重重的歷史。馬謖是馬良之弟,是蜀國有名的人才,深得諸葛亮的賞識,但最終卻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馬謖該不該殺?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馬謖,他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難言之隱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痛失臂膀。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參軍馬謖,被派往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而馬謖在街亭違背諸葛亮的部署,不聽從副將王平的勸告,主觀武斷,在遠離水源的山上安營紮寨。結果曹魏大軍蜂擁而至圍困孤山,蜀軍大敗,馬謖失魂落魄、灰頭土臉地逃回大營,致使街亭失守,這就是著名的馬謖“失街亭”的故事。事後諸葛亮上表劉禪,免去自己的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並且處斬了主要責任人馬謖,這就是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當中卻折射出眾多複雜的問題。馬謖該不該殺?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馬謖?僅僅是因為他丟失了街亭嗎?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痛失臂膀”。
易中天: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事,觀眾朋友是相當地熟悉。相當地熟悉為什麼還要講?因為這裡面的問題是相當地多。
首先第一條,馬謖是不是被諸葛亮殺了,就弄不清楚。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馬謖竟然是下落不明。為什麼呢?我們知道在《三國志》當中,馬謖是沒有傳的,那麼馬謖的結局只能到別人的傳裡面去看。《諸葛亮傳》的說法是:“戮謖已謝眾。”也就是說馬謖被諸葛亮殺了。這個事有個旁證,在王平傳,《王平傳》說:“丞相亮既誅馬謖”,也說馬謖被諸葛亮殺了。《馬良傳》的說法是:“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就馬謖被諸葛亮關進了監獄,病死在監獄裡面;諸葛亮得到訊息以後,哭了。第三種說法見於向朗傳,《向朗傳》的原文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按照這個說法馬謖是跑了。也就是說關於馬謖的結局有三種說法:被諸葛亮殺了,病死在獄中,跑了。三種說法都見於《三國志》,也就是說同一個人陳壽,同一本書《三國志》,三種說法。歷史的真相真是很難弄得明白。
所以我一再強調,我給大家展示的是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