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的關係是很好的,那麼這一派我們可以叫做降曹派。

另一派以劉琦為名義上的代表——這倆人都只能當名義上的代表,這倆人沒用的,——背後是誰呢?背後是劉備、諸葛亮。劉備和諸葛亮的政治態度也是很清楚的,劉備是決心要抗曹的,因為劉備不可能投降曹操,他是從曹操那兒背叛跑出來的,而且曹操已經說過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投降曹操他能有什麼好下場,他只有死硬到底。而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面已經都規劃好了,就是要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也不會主張劉備去投降曹操,所這一派我們無妨稱之為抗曹派。

劉表是什麼態度呢?劉表是既不想降曹,也不想聯吳,他想守中立,他想保住他這一畝三分地。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兒子;管得了生前,他管不了身後。而對他的後事他居然做出這樣一個安排來,豈非是草包。所以陳壽對劉表這個人的評價不高,他也是把劉表和袁紹放在一起評論的,他說劉表和袁紹這兩個人的共同特點是有儀表,人長得漂亮;有風度,儒雅;第三,有名氣,名聲很大;第四,也有成就,我講過袁紹他的成就已經超過了他的祖輩和父輩,劉表到荊州以後由單騎入宜城到一統荊州,也是有成就的。但是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說這是這兩人的共同特點,所以說是漂亮的草包。

*劉表雖然憑藉權術和謀略在荊州暫時站穩了腳跟,但他有限的權術和謀略並不能幫助他在荊州長久地站住腳跟,因為他胸無大志,心胸狹窄,再加上一些錯誤的決策,最終為荊州的分裂埋下了伏筆。而袁紹也是心胸狹窄之人,也做出過很多錯誤的決策,最終也導致了失敗的結局。那麼,劉表和袁紹除了這些相同點之外,他們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在這裡我還是要給劉表說句公道話,劉表和袁紹還不能說是完全一樣。第一,袁紹是自取滅亡,劉表是在劫難逃。袁紹是自己去惹曹操的,官渡之戰是袁紹發動的,劉表沒有發動過戰爭啊,他是個“自守這賊”,他只是想守住自己這塊地盤,他是因為荊州變成了必爭之地,他在劫難逃啊,第一點。

第二點,以劉表的能耐,他除了做一個“自守這賊”以外,他也別無出路,他沒有能力進攻。他的錯誤只在於不明白守有兩種守法,其中之一叫做以攻為守,他應該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他可能荊州就守住了,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正由於劉表實行了“愛民養士,從容自保”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荊州地區獲得了十多年的安定和和平,荊州地區的人民和士人過著安定和較為幸福的生活,這是應該肯定的。而且劉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是想苟全荊州於亂世。

所以說劉表是漂亮的草包可能過了一點,不太恰當,比較準確的評價是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提出來的,他說如果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劉表就是“治世之賢臣,亂世之庸人”。劉表最大的不幸是不該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這不是他的錯誤。而且劉表也不是一點運氣都沒有,劉有也還是有運氣的,他被朝廷派遣到荊州,就是他的運氣。因為荊州這個地方是當時漢代十三州當中最大的州之一,漢代十三個州有兩個州是最大的,一個是荊州,一個是益州。這個地方很大,也很富庶,但不是政治中心,因此爭奪天下的戰爭首先不發生在荊州地區,發生在北方,袁紹和曹操的這個爭奪天下的戰爭它就是在北方打的。所以在天下未定之時,荊州不失為一個避亂和苟全性命的好地方,但是到了天下將定的時候,荊州就成了虎狼眼中必須爭奪的一隻羊,所以劉表是不幸的幸運兒。當然劉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亂世,他只能採取苟全荊州於亂世的政策,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曹操早就在打荊州的主意,諸葛亮和魯肅為各自的君主所做的戰略規劃也盯準了荊州,那麼荊州的命運將如何呢?請看下集——兵臨城下。 5

第二十講 兵臨城下

4

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孫權坐穩了江山,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原本希望守住荊州以觀時變的劉表好日子到頭了。建安十三年,孫權和曹操開始對荊州下手,劉表和他的荊州,包括依附劉表的劉備都面臨危機,那麼,他們的命運究竟如何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兵臨城下。

在上一集中,易中天先生講到,荊州是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地,荊州的州牧劉表又是一個沒有多少能力的庸碌之輩,於是各路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