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楊嗣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總後臺是崇禎帝。雖然言官眾口一詞要治楊嗣昌之罪,但是崇禎卻是百般迴護。如果承認楊嗣昌有罪,那不是代表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一點怎麼能讓自認為聰敏過人的崇禎接受。因此東林黨的對手不是楊嗣昌,而是崇禎帝。和皇帝打官司,要是想贏豈不是開玩笑。
東林黨看到無法扳倒楊嗣昌,又轉變了方向,開始攻擊楊嗣昌主和之意。連兵部職方司主事趙光忭都不顧楊嗣昌的感受,上疏抨擊楊嗣昌:“自閣部和議一起,致邊備日弛,將士觀望,畏敵如虎,互相欺飾,致使東虜長驅直入,禍亂中原,因此請斬楊嗣昌以謝天下。”這個疏本又被崇禎置之不理。
而楊嗣昌丟擲的盧象升未必真死,可能畏罪潛逃,更是引起朝廷百官的憤慨,一個個慷慨陳詞,不少人引田羽疏本之語攻擊楊嗣昌。甚至有些人忍俊不住,在朝堂上與楊嗣昌開了全武行。看到下面扭成一團,崇禎帝不由大怒,將那幾個言官每人打了八十廷杖。
工科都給事中範淑泰人老體衰,八十廷杖打暈了幾回,被其他朝臣扶回家後,悲憤交加之下,再加上棍瘡破裂,沒有幾天便一命嗚呼。
閹黨與東林黨的交鋒,再次以東林黨失敗而告終。而主和、主戰之議再次作罷,不過仍是楊嗣昌主和佔了上風,而盧象升是否戰死,更是在楊嗣昌的授意下,成了一個謎團。派出去的調查官員中有一個叫俞振龍的,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但這俞振龍非常硬氣,楊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著眼睛說:“天道神明,無枉忠臣。”可是其他人卻沒有他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