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每日都對東方的兩股叛軍如坐針氈,恨不得馬上發兵把兩王叛軍砍的七零八落。
而且兩王先後稱帝,給整個關中政治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俺們關中人才是真皇帝,你們關東世家跟著瞎湊合什麼?
這可不僅是換個皇帝的問題,很有可能是關東門閥對西北貴族的一次大規模勝利,一個個長安大臣都急得嘴裡之冒火泡了,奈何卻是皇上不急太監急,面對一個兄弟一個表兄的挑戰,李捷自己是一丁點急的意思都沒有。
李捷接手時候,關中大軍還有三十萬多,加上他自己的軍隊,除了留守西北,整個長安附近兵力多達七十萬,如此數量官兵,天天在長安附近吃的好睡得好,就是不出潼關,洛陽神武軍指揮邱神績被打的都放出了狠話,十天之內再沒有援軍,他就獻出洛陽向趙帝投降。
奈何二十三天過去了,一兵一卒都沒有出關,當然,邱神績也沒敢投降,畢竟誰強誰弱他還是知道,閩唐大軍兇名在外,李瑾又是出了名的滅族狂,萬一自己投降了,關內大軍又滾滾殺出,一個逆賊的名頭自己可就全完了。
儘管兩萬眾對抗十多萬大軍,邱神績還是不得不罵著長安諸公的八輩祖宗咬牙硬撐著。
洛陽來求援的特使甚至收拾東臺西臺宰相辦公室廁所的老頭都求了,也不是沒人向李捷告急過,但提到出戰之事一向以善戰而聞名的閩帝出奇的每次都顧左右而言他,什麼軍糧不濟,什麼占卜不利出征,反正就是拖著不出兵。
好吧,不出兵就不出兵,大不了關東不要了,反正西魏這麼多年也過來了,可令長安重臣更不滿意的是李捷的拖延症又犯了,到現在居然不稱帝。
按道理來說,李捷已經在君士坦丁堡稱帝過了,可華夏最講禮法,在長安計程車大夫看來,沒有在長安稱帝,並祭告天地,拜祭祖陵,就不算正統。
如今一東一南兩個皇帝了,長安這位還不繼承正統,可真是讓諸位大臣操碎了心,磨破了嘴。
不過這些天李捷也不是光享樂去了,他的確是在辦實事,如同承諾的那樣,李捷發西域戰俘十萬,從巴蜀轉運天竺的米糧,大規模修繕鄭國渠以及黃河道,大運河等水利工程,整個關中都化成了一片大工地,因為宦官專權而貽誤的河工水利開始重新滋潤起八百里關中沃野來。
只不過一面打仗,一面興修水利,實在是顯得有些怪誕了。
還好四月末李捷可算幹了件大臣們看起來算是有權謀的大動作,招天下諸王入長安,去昭陵祭祖!
如果在天下諸王的面前繼位,倒是也足夠正統了!已經被李捷折騰的有些迷糊的長安宰相們忙不迭的就把事情吩咐下去。
李捷要祭祖的時間太倉促,而且東面洛陽還有衡山王李堪,越王李貞的叛軍堵著,實際上能來的蕃王也只有關中與巴蜀的,一個月時間,二十多個蕃王,郡王全都按時趕到了。
身邊可就是長安附近的重兵,這些蕃王想不及時來也不行,如此多的蕃王中,最後趕到,最重量級的卻是李捷的兄弟,蜀王李愔夫婦。
六初八,適祭祖,搬遷,動屋,在長安城西南鳳凰門外,甲士打著祭祀用的白帆魚貫而出,護衛在道路兩旁,盛大的馬隊從城門依次突出,鮮衣怒馬,浩浩蕩蕩,竟然是不下萬人。
這一次祭祀的政治目的可是明眼人都能嗅得到的,整個長安七品以上官員,勳貴,宗室幾乎全都出動了,估計落下就得等下輩子了,連七老八十至仕官員還有幾十個病號都硬拖著病軀跟著上路了,可見這一次儀式的隆重,幾乎全長安的權貴都來了。
李治從沒有如此隆重的祭祀過太宗皇帝,死後如此為他舉哀的卻是生前不太待見的李捷,也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會如何做想?
祭祀不便坐車,所以李捷也是騎馬去的,王皇后還有前太子李忠居然也是跟在身旁,連帶著三妃,宰相王玄策,王方翼,四十多員閩唐戰將扈從在身後,萬人之中,李捷此時的那種王者霸氣顯露無疑。
如果按照正常順序,宰相們還有宗室王爺是可以直接跟在皇帝身後的,可是如今,一大群閩唐舊臣將兩者位置牢牢分割開,這股子親疏的意思可就一覽無餘了。
上官儀,劉道祥,魏元忠等十幾個宰相,宗室王爺滿是嫉妒的在背後時不時相互耳語幾句。
昭陵距離李輔國禍害過得禮泉縣倒是不遠,向北走二十多公里的九嵕山山,從李世民開始,大唐開啟了因山為陵的時代,雖然不佔田地,而且還算省下些工程,然而祭祀上卻來的特別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