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樣倒是顯得令人心曠神怡,城門外校場,數以千計的閩軍還在操練著戰陣。
“殺!”
主將的一聲喝令下上前府兵都整齊向前刺出了長矛,虛空中,似乎直指敵人的咽喉,這股凌厲的殺氣連一些猛將也不敢站在近前。
不過與一般閩軍一模一樣的黑盔步兵皮甲下,卻都是一張張留著絡腮鬍子阿拉伯人的臉。
最初的伊斯蘭的狂熱隨著軍事步步失利後逐漸退卻,大沙漠又不能養活足夠人口,也正好李讓的阿拉伯都護府徵兵,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也應徵入伍,在李讓麾下比例越來越高。
其實也不光李讓部,大閩各軍唐人的比例都是在下降的,取而代之的是唐化的各族,如今波斯人,天竺人倒是佔據了閩軍主體,閩軍已經越來越本土化。
不過在將領中,唐人的比例還是挺高的,至少在李捷的御前議會中,絕大部分還是關中江南面孔。
戰爭打到這兒已經不能退縮,面對飄忽不定的阿拉伯騎兵,一大群將領都是臉紅脖子粗的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有的主張出兵麥加,逼迫阿拉伯人與之決一死戰,有的則反對,認為大隊人馬穿越大漠太過危險,兩方人爭論的不亦樂乎。
李績到底是老將,也更務實一些,高階將領圈子中,李績則是在計劃殺俘的細節。
“已經有從君士坦丁堡逃回來的商人民眾了,隱瞞是隱瞞不了太久,如果讓這些羅馬人知道君士坦丁四世重新登臺,恐怕這些羅馬軍遲早會叛亂的,如今我大閩內外受敵,絕不能再起內亂!”
“本相決定,今夜於大馬士革東門外處決羅馬軍中近畿的不穩定分子,子時由左右衛押運犯人到蓮花窪,然後由河中郡王麾下的阿拉伯人動手,左武衛調動騎兵在附近巡邏,斬殺逃逸者。”
李績的話語陰氣森森,滿是殺機,看到他詢問的目光,還沒適應這種殺戮的李讓勉強自己臉色平靜的答應下來,點了點頭,兵部與南衙將軍商議妥當後,李績這才恭敬的對李捷拱了拱拳。
“陛下,您認為如何?”
以往,群臣商議妥當的事兒,如果不涉及國家大政,李捷基本不會反對,所以李績此時也是走了個形勢而已。
誰知道,這一次李捷卻是與往日大相徑庭的逆了群臣的意思,重重的搖了搖頭。
“寡人不打算殺這些羅馬人。”
真是足足驚愕了半分鐘才反應過來,顧不得驚奇,李績頗有些憤怒的重重一禮拜在李捷面前。
“陛下,那您打算如何處置這些不安分之徒?如何讓大閩避免內亂之禍?”
“寡人
第1163章 。奧古斯都
自古以來,君王恨不得斬盡殺絕所有威脅自己統治的叛亂分子,有時候,哪怕君王希望選擇寬容,他的臣子們也將推動他去殺戮。=
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著作《戰爭與和平》中有著一句石破天驚的名言,皇帝是歷史的奴隸,就是道破了這種皇帝也無奈的局面。
就像今天,如果李捷不解釋清楚為何不殺這足以導致大馬士革這閩軍屯兵存糧重地大亂的羅馬人,就算不殺戰俘是件好事,李捷也不能以自己閩王身份強行推行下去。
畢竟,他也需要這些人幫他支撐江山。
不過對於這個局面,李捷依舊很平靜,輕描淡寫的反問李績:“殺了這些君士坦丁堡近畿的羅馬軍兵,就一定能保證羅馬大軍不會動亂嗎?”
這話問的李績啞然,殺了這些人,最多保證騷亂降到最小,誰知道十六萬大軍中有多少和君士坦丁堡有著生死聯絡的,不過驚愕了片刻,老李績又是一副怒氣衝衝模樣抱著笏板行禮反問道:“那也不應該把這些人放回去啊!如今整個羅馬帝國兵力虛弱,放這些人回去,不是給羅馬皇帝增長羽翼嗎?”
“誰說兵多就一定是好事?李老卿家征戰一世,應該更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吧?”
李捷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讓李績愣了半天,旋即恍然。
這事兒閩國幹過,清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阿拉伯人部落時候,大閩朝廷曾精選了幾千個部落中的惡棍,地痞,垃圾人物,買通他們為大閩傳遞情報,雖然最後還是被侯賽因識破了,但一段時間,的確折騰的阿拉伯帝國烏煙瘴氣。
如果把幾萬懼怕君士坦丁四世迫害家人的羅馬大軍送回去,君士坦丁四世該懷疑了,這些人為什麼能回來,有多少是李捷埋下的釘子?必然對回來的將軍,兵士不能完全相信。
而被遣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