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一面走一面還羨慕的向東方眺望著,就在前幾天新年,阿拉伯河兩岸,熱鬧的慶祝聲連幾十裡外的蘇薩都能隱約感覺到,已經好多年,這些波斯農民已經沒有過節的氣氛了。
不少農民望著東南方向,都流露出了懷念的目光。
其實阿拉伯人大擴張時期,這些伊斯蘭教義下的沙漠戰士帶來的統治還算不錯。
經歷了四百年波斯拜占庭的爭霸戰爭,西亞這片熱土早已經疲憊了,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封建統治波斯的諸侯們還將沉重的兵役壓下來,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土地肥沃反倒成了災難,拜占庭頻繁的戰爭降臨在這裡,雄才大略的希拉剋略還一度攻下了泰西封,為波斯立了個傀儡皇帝。
早在阿拉伯人攻來之前,波斯帝國實際上已經是民怨四起了,以至於阿拉伯人進攻的時候,美索不達米亞上的波斯屬民阿拉馬農民一度熱烈歡迎阿拉伯人的到來,以歡迎解放者的姿態將來自沙漠的阿拉伯人迎接進城市。
早起的阿拉伯帝國擴張政策也是頗為積極的,除了沒收薩珊皇室大貴族以及襖教祭祀土地之外,第二代正統哈里發歐麥爾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波斯帝國底層官制,而且將沒收的土地分給隸農耕種。
信奉伊斯蘭的波斯人免除全部賦稅,保持襖教,基督教信仰的當地佔領民阿拉伯人也不強迫,僅僅收取一份貢金,而這份貢金的數量相比於拜占庭,波斯的苛捐雜稅簡直少的多的多。
尤其是伊斯蘭大擴張早期,哈里發歐麥爾嚴格實行了迪萬制度以及麥溫制度,麥溫制度既全民皆兵,一切阿拉伯部落所有適齡男青年全部被編入軍隊,構成了統治軍事貴族階層,為了保持軍隊戰鬥力,歐麥爾嚴格限制了阿拉伯人不得在阿拉伯半島以外擁有土地,而且阿拉伯人與當地人被涇渭分明的分割開,絕大部分的阿拉伯戰士居住在阿拉伯語中稱為“米綏爾”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