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了許久,長安的群臣不得不提出了個笨辦法,海東唐軍全面撤回,重兵鎮守關中,到時候不論李捷從任何方向進攻,唐軍依舊可以如同當年秦始皇滅六國那樣,從關中推出去。
這個時代,只有關中才是天下之本!
以關中為弓,四十萬大唐主力為箭,一旦天下有變,李治可以張弓射往大唐任何一個位置。
戰爭永遠與政治相生相伴,定下戰策之後,李治又是再次指派中書侍郎上官儀為使節,出使並拉攏吐蕃,一旦吐蕃站到自己一方,閩唐攻擊長安最快捷的通道就將被封死。
除此之外,大唐的使節亦是如同出巢的蜜蜂那樣從長安四散而出,五原突厥,鐵勒,薛延陀,契丹,黑水靺鞨都接到了李治勤王的命令。
可惜,李治人緣明顯沒有李捷那麼好,應者寥寥無幾,反倒是跟在大唐身後,趁火打劫的居多。
遼東城下,肩扛著大旗,迤邐而行的大唐主力彷彿一道黑色的神龍那樣,不斷從傷痕累累的遼東城城門噴塗出來,然後一路向西行去。
回頭眺望著傷痕累累的城頭還懸掛著的大唐旗幟有氣無力的耷拉著,唐休璟禁不住感慨萬千,先李績,而後程名振,龐孝泰,最後是自己,四代遼帥苦心經營了十餘年,這才有了遼東如此成果,在肥沃的遼河平原,朝廷組織的農墾隊伍已經開出了相當一片的田土,還有黃龍府一帶,亦是難得的假以時日,說不定這裡將是不輸於關中的沃野良田,可如今,一紙黃命,十年多的努力大半付之東流。
三分之二的遼東國還有打下的高句麗首都平壤全被拋棄,唐休璟是眼見著前些天在他馬蹄子地下跑的跟兔子似得的新羅人緊跟著唐軍步伐,唐軍放棄一處城寨,這些無恥的新羅人就佔據一處城寨,唐休璟的心就跟刀割的一般,恨不得轉身就用手中的橫刀將這些無恥之徒砍成渣。
遼東國也是差不多,一直被高句麗貴族打壓的契丹人侵吞了唐軍撤退後遺留下的空白,就在現在,依舊有上萬契丹人潛伏在遼東城附近窺視著。
唐軍主力退走後,這些領土,移民只有兩萬左右的營州兵來屯衛,偌大的遼河流域這點兵撒下去,就算遼東城重地也不過只有四千多守兵,這麼點兵力,也不知道能在群狼環顧之下堅持多久。
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反正閩王統治的又不是中原,他願意稱帝就讓他稱唄,多了個兄弟之邦,還能多一份扶植。
可惜,皇帝的意志無人能夠反抗,軍人的身份也讓唐休璟不敢在這上面多說,最後回望了一眼夕陽之下的錦繡遼東,再次嘆息一聲,唐休璟亦是騎上馬,頭也不回的匯入了滾滾前行的大軍中,這輩子,他都再也沒有機會踏足遼東一步了。
幸好唐軍主力絕大部分都是關中河洛各個折衝府的官兵,回關中等同於回家,儘管兵部的調令頗為急切,從東北南下山東,然後沿著黃河逆流而上的唐軍主力三個月之內,便返回了關中。
十萬人拱衛河洛,八萬人屯兵涼州,五萬人出鎮潼關,七萬人據守武關,防備巴蜀劍南方向可能出現的閩唐大軍,剩餘的則是藩上坐鎮長安,停軍灞上。
儘管滿心歡喜趕回家鄉換來的不是解散榮歸故里,惹得繼續戎首的唐軍主力怨聲載道,不過牢牢把持住關中的李治還有宦官集團,關隴世家們卻是鬆了口氣。
天下大局已經佈置成,接下來的,就是等候李捷出招了。
就在李治的目光還在中原巡視的時候,這場驚天動地大戰的序幕,卻是在帝國的東北角,小小的碎葉城爆發出來。
碎葉鎮是大唐西部邊境最遠的一座邊鎮了,這裡已經出了蔥嶺,直抵後世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托克瑪克附近,戰略位置異常重要,當年西突厥可汗向大唐求親,割龜茲,疏勒,于闐,蔥嶺,朱具婆五國為聘禮,開始大唐統治紀元,於是貞觀年間在此設立碎葉鎮,歷史上,真正建設了碎葉城的卻還要等三十多年後時任安西都護的王方翼去動手。
不過這個時空,王方翼也被李捷拐帶走了,雖然因為於閩唐的河中都護府接壤,讓碎葉鎮變得重要起來,但這裡的城牆修建始終沒有歷史上來的宏大,也不像歷史上大量中原移民宜居到了這裡,能誕生了詩仙李白。如今守衛在這裡的僅僅有幾百個唐人士兵以及兩千多安息都護府招募的其他當地民族守軍守護在這裡。
碎葉鎮雖然小,卻是西域絲綢之路一大重鎮,正常每年都有大量來自粟特,吐火羅的商隊經過這裡,讓城市稅收頗為滋潤,所以儘管這裡靠近前沿國境線,安息都護府的守軍還是願意來此地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