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自己的前途就此譭棄,僥倖的是,李丹成為宰輔,並且對他另眼相看。

李丹幫助他奏請皇帝保住了父親的爵位,他因此得以繼承爵位,上了戰場,率軍作戰,得到了為父親報仇雪恨和為家族洗雪恥辱的機會。他很感激李丹,他不知道李丹這麼做並不僅僅為了他,主要還是為了楊敷和那些戰死在定陽的兄弟。因為那一仗他們背上了罪名和恥辱,喪失了獲得撫卹的機會。李丹想為昔日的兄弟做點什麼,這是他唯一可以做到的,他手上的權力可以幫助死去人的昭雪,幫助活著人的洗冤,幫助孤兒寡母改善生存處境。

定陽一仗對於李丹來說,是他人生的轉折點,是他記憶中刻骨銘心的一仗,而楊敷之所以率軍突圍繼而全軍覆沒,是形勢所迫,是宇文護為了改變天下大勢而設下的一個局。楊敷和他的兩千將士都是犧牲品。楊敷投降被押到城承擔著秘密使命。他完成了這個使命,有功績,但這件事見不得光。宇文護不能說,李丹也不能說,他只能儘自己所能給楊敷地後人以補償,為此他答應了楊素地所有要求,他的弟弟楊約也成為內省官員。然而,楊家揹負的這個恥辱只能靠他們自己去洗刷。今日一仗,就是最好地機會。

楊素本來雄心勃勃。他很小時候就跟隨父親征戰,熟悉戰場和血腥,如果不是宇文護看中了他,把他留在中外府,他可能和父親一起戰沒於定陽。神奇的人生給了他第二次揚名立萬的機會,他想打一場勝仗,但是。面對律光,面對鋪天蓋地的大齊軍隊,他沒有任何機會,除了敗退還是敗退。

潼關之戰打得很艱苦。攻守雙方都死傷累累,但有韋孝寬在。大周將士信心十足,認為潼關固若磐石,誰知河陽戰場卻連連失利,大司馬宇文憲率軍撤過了黃河,關中危在旦夕,大行臺為了確保京都安全,不得不從潼關調兵回援。接著,大行臺又下令,讓韋孝寬棄守潼關,回長安。右路各軍總管齊聲反對,不管想死戰的還是想逃跑的,這個時候都知道棄守潼關意味著什麼,但奇怪地是,右路軍三個德高望重的老將韋孝寬、李穆和於翼都認為大行臺的計策是正確的,各軍總管不得不憤然接受。

楊素在那次軍議上也是極力反對棄守潼關者之一,但他只是個儀同大將軍,位卑言輕,沒人把他當回事。

撤退的時候,他拖在最後,發現齊軍的前鋒速度很快,和後面的主力拉開了一段距離,於是他想反擊一下。到了望天嶺,正好地形合適,他毫不猶豫,一邊派人向總管尉遲運稟報,一邊展開了進攻。

將士們畏戰,不敢打,有幾個幢主還勸楊素,不要做這種冒險的事,現在全軍都在後撤,打贏了你有違背軍令地嫌疑,打輸了那後果就不用說了。言下之意是說,你在軍中處境不好,身上揹負著父親慘敗被俘的恥辱,本人又是遭到宇文氏打擊的關隴漢人,一旦出了事,你這輩子就完了。

楊素冷笑,理都不理他們,指揮一千將士列好陣勢。齊軍殺來後,他命令其中一個幢主帶著一百人衝上去。那個幢主心想你這不是存心讓我死嘛,但軍主有命令,不聽不行,於是帶人衝了上去。齊軍一陣亂箭射來,那個幢主和一百士卒掉頭就逃,他們就等著這陣亂箭了。

可怕的事出現了。楊素下令殺了他們。軍副以為自己聽錯了,“那是我們自己地兄弟。”

“臨陣逃脫,依律當斬。”楊素怒目而視,“殺。”

軍副看到楊素來真的,拒絕下命令。楊素親自跑到弓弩手後面,下令發射。射殺自己地兄弟,弓弩手做不到,一個個眼巴巴地望著楊素,希望他手下留情。弓弩幢主和幢副跪地哀求。楊素大怒,“臨陣抗令,斬。”手起刀落,兩顆人頭落地。

弓弩手害怕了,手中利箭呼嘯而出。倉惶逃到本軍陣前的一百將士根本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一個個魂飛魄散,還沒想明白就死了。

對面齊軍也看呆了。陣前逃跑在戰場上是司空見慣的事,這種事說的不好聽叫逃跑,好聽一點是撤退,沒什麼稀奇,如果統軍將領都嚴格執法,那自己的軍隊很快就沒了,不過不是在兩軍陣前拚殺而死,而是被軍法處決了。

楊素再下令,一個幢主帶一百人上前衝陣。

將士們看到楊素心狠手辣,陣屠殺自己的兄弟,心灰意冷。這一百人衝上去之後,剛剛脫離本陣弓弩射程,馬上棄旗投降,向齊軍戰陣跑去。齊軍當然不會在陣前接受俘虜,誰知道這是不是周人的詭計?齊軍領軍總管大手一揮,“殺。”

一陣亂箭,一百人又死了。

楊素第三次下令,“再給我衝陣,不把齊軍戰陣撕開,誰都不許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