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蛟派了賀天雲部下送了信回來,是個好訊息,四川巡撫陳士奇和秦良玉都同意南京史可法地意見,請大西軍派營前往夔州接防,而秦良玉部則火速從夔州撤往四川北部與漢中府正對著的保寧府,由於山路崎嶇,最樂觀地估計也要十天功夫才能從夔州府巫山縣的觀音巖一線,移動到保寧府境內,但屆時漢中還在不在官軍手裡,那就很難說了。
往孫傳庭軍中送糧的事情則委辦給了權知興國州的吳舉人,興國州州兵派了一百來人,押運了約莫二百來石的第一批軍糧已經過了大江進了黃州府境內,終於在那裡出了事。剿滅了李人會的劉文秀部,不知道是自行決定還是受了什麼人的蠱惑,居然派人打扮成左良玉的人馬,劫了這批糧草。幸好無人知曉,只好且由著吳舉人頻頻派人到武昌和九江去鬧騰。
劉文秀拿了李人會的人頭之後就火速回了武昌,這事情一出,正是用人之際,葉風也不好拿他怎樣。所以當下便決定當作什麼也沒看到,硬把這件事撐了過去。
此際正是事多變化多的時局,自從與李自成在新灘鎮一會並共同盟誓之後,李自成系統的那些騎牆派卻愈發的多了起來,好些股小杆子已經偷偷摸摸的與己方開始接觸,詢問著安民營的具體條款。顯示出了要投誠之意。
這正中葉風的下懷,所以,劉文秀要做的,正是這方面的事情。葉風也需要透過那些小頭腦們去探聽一下李自成那邊的動靜。照理來說,他應該打漢中了,可是十來天過去了,漢中那邊一直都沒有什麼接站的訊息傳來。
難道自己猜錯了?
倒是賀天雲這塊出事了。承載著何騰蛟這位朝廷官員的大船,連同賀天雲一部數百人組成的船隊,在去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卻在歸途中除了岔子。
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稠。路穿天地險,人續古今愁。這是白居易所詠的描述秭歸至夷陵一線的大江白狗峽黃牛峽,以及西陵峽的景象,船隊西去的時候,沿途找的縴夫賀天雲就隱隱覺得有問題。按照他的風格,本來是想用完了之後全部都殺掉滅口的。但卻被何騰蛟厲色制止了,所以這一趟賀天雲渾身是傷的跑回武昌來後,第一件事便是來打這個官司。
“媽的肯定是李賊的探子!回來的時候水淺,咱們的船是正當江中走的,但兩面山上不住的滾石往下掉,沒砸死姓何的,他孃的咱一個兄弟為了護他給砸成了肉泥啊大王——”賀天雲眼睛紅紅的,帶著哭腔敘說著這一路的險境。
“是誰下的手?”這個問題不能不問,因為這很重要。如果是李自成嫡系下的手,那問題就嚴重了,那就說明李自成如今還在承天荊州一線,而高一功田見秀等人在河南一帶,這會說明什麼?
唉,只可惜如今自己的實力實在是沒辦法顧那麼多了。又要趁著朝廷大軍在忙著剿匪的時候兼併湖廣,又要防備著李自成或者左良玉吃武昌,還要兼顧著夔州入蜀的路線,怎麼才能做到完美?
他現在已經開始覺得,李自成未必是全部走北線,而是兩路兼顧了——打漢中和打夔州一同進行。
但這時代沒有電報沒有電話,顯然不可能有協同。那也只有事先約期這一說。只是這個日子到底是哪天,夔州還來不來的及去駐守?若是去的話誰去?去了之後武昌怎麼辦?原本似乎有些明朗的局面,隨著一個小變數又開始變得叫人頭疼起來。
顧不得了,孫可望,過江去!
第七十一章 決心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俗話在武昌顯然並不怎麼符合現實,在命孫可望即速進入荊州的命令發出之後。WwW。李定國在第二天便派人在城中各處,以及興國周,通山縣等地派出募兵號令。這回用的名義不是大西軍,也不是朝廷,而是用的平寇軍的名義。告示一經張貼,頓時應者雲集。
亂世之中流民本就許多,這一個多月來,因為李自成水灌漢陽城,加上武昌不住的放量賑災博得了個好名聲,四方流民更是匯聚武昌,一個半月的時間,除了本身已經擴入大西軍的八萬人之外,全城及四野各處安置的流民點多達三四十萬人,這回一聽說募兵,一下子把募兵處擠了個滿滿當當。
“看這個光景,最後應當能募足五萬人不止。”出城送了各奔東西的各方主將回城,葉風被湖光行都司衙門前的人山人海的擁擠隔得無法入內,只得改道去了黃鶴樓。除了閱兵那一回之外,葉風還是第一次能以這麼輕鬆的心態來這裡遊玩。
好心情自然是來自於眼前所見到的民心可用,這說明前一段時間的安民措施,叫這些受夠了亂世的百姓看到了希望,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