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被封死。按照崇禎的性格,他只會認為張獻忠在愚弄他,左良玉不受到空前壓力才怪。
倒是顧君恩所說的第三條,叫人聽了稍稍舒心了一些——李自成想問己方借糧。每歲五十萬石。雖然沒說名目,但看得出來,這相當於一個藩屬對宗主的進貢。
“呵,這第三條,只怕他是來安咱們的心的。”葉風略帶些譏諷的笑容仍在臉上,踱步來去道:“呵,聽了這三條,徐軍師,只怕對面是真的下了狠心啊!”
“大王說的甚是,是以咱們要收束一下兵力,他若來犯,叫他得不了便宜!”
這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潘獨鰲去了南方,帶了通山城外的兩營八千餘人先去了西南方的嶽州城。孫可望馬上就要回武昌,嶽州城的局面要控制一下,灃州城裡沒見蹤影的老回回,也要再尋一尋,隨後他便要獨力去負責吃掉南方的幾個大城。按照了解的情況來看,湖廣境內已經沒有什麼可用之兵了,據說長沙城裡連三千兵力都湊不起來,每天還有若干的逃兵脫伍。
而閱兵的事情一定,顧君恩便暫且被晾了下來,偶爾幾次派人去見他,也只是以言語點一點他是否被宋獻策算計了。外面上還好,只是內部倒出了些問題,這閱兵主事之權,胡興漢卻旁側裡殺了出來要來搶。各營頭領都是老人,徐以顯的威望不足,只好讓了出來。只是在葉風耳邊推銷著他的小營制。
所謂小營制,便是把如今控制在以四義子為高層,四義子旗下大將為中層,每營統帶三五千人不等的局面,改為設五百人為一小營,十營左右為一大營的新編制,這樣大營格局基本維持不動,仍是十二營的大營配置,只是多設了一百三四十個小營,多了一百多個小營頭領罷了。
當然,這所說的自然是核心部隊,也就是張獻忠最核心的三五萬人,未把蘄水蘄州黃州等地新入夥的新營計算在內,原有的這些營統稱某地新營,比如出了個反骨李人會的黃州新營,就有將近兩萬人。李人會反水之後,算上蘄州蘄水,加上如今武昌,漢陽的新營,這些次一級的非主力部隊人數已經達到了近十萬。按照徐以顯的演算法,這些新營也要重新編製成這種小營制,從優秀的老營將領中選拔統領,分派領新營兵力。
這樣的話,大西軍如今是十五六萬人的兵力,統計要設立三十六個大營,就要新增二十四個大營頭領,二百多名小營頭領。這麼一改下來,中層將領數目將迅速增加。
這是一個正規化改造的建議,但葉風卻是來這世界一來一直就看著他跟胡興漢明爭暗鬥的,自然知曉他背後的心思,所謂將領選拔,自然要從他的學堂學兵法的那些學生中來選拔,這樣一來的話,用不了幾年,各營頭領都要尊他一個老師,有起事來在爭奪軍隊將領支援方面,他就不用再吃胡興漢的虧了。
這一條再加上他一直在負責的恩科事宜,將來統治區域內幾乎所有的地方派選官員,也都是他的門生。如今胡興漢說不定還能在他面前充充老資格,但幾年之後,老胡不認清形勢的話,只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一時之間葉風也不想看底下鬧內鬥,他這個建議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葉風仍是沒有給明確的答覆,只是有意無意的點了他兩句。徐以顯也算乖覺,呈遞了一個方案上來之後,便不再追逼著改小營制了。對於他來說,大營小營制都沒有太大的干係,重要的是將來,等著他那個兵法科的那些學生們一個個的立了戰功,形勢自然會不同。
當然,他這麼一說,葉風心裡或多或少也會想這方面的問題。如今的軍制,孫可望和劉文秀的兵權實在是太大,因為他們兩年紀比李定國和艾能奇長,加之孫可望對張獻忠又有過救命之恩的關係,所以他麾下的大營頭領也是最多的。
但孫可望畢竟是性格有些嫉賢妒能,見不得別人強,所以近年來,劉文秀的實力膨脹的遠超過了孫可望。
像自己近來頗有留意的那些中堅將領,諸如張先壁,高承恩,祈三升,狄三品,楊威,賀天雲,鄭守豹之輩,都算是劉文秀麾下的大營將領。而孫可望麾下,大營將領數目只有三人,馮雙禮,白文選,再加上一個因為鴨蛋洲登陸戰中跟孫可望已經有了言語衝突的馬元利。
反觀李定國和艾能奇,麾下一個大營將領都沒有。從長遠來說,自己也是要均衡一下四個義子的實力的,比如李定國是重點培養物件,總不能老叫他這麼光桿子下去。
所以,這一趟閱兵的時候,葉風也準備就這次北上和西進的軍事得失,以及幾個軍師進來的表現,做一個人事調整。順便報一個職銜表給朝廷,看看崇禎老子到底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