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2部分

到了傍晚,劉吉的府邸裡,今個兒劉吉下了值,直接就進了書房,大家都知道劉吉的脾氣,一旦心裡有事兒的時候,便會在書房裡閒坐,因此誰也不敢去打擾。

而隨後,府裡的主事也跟進了書房裡去,親自給劉吉奉上了茶,低聲向劉吉彙報幾句。

劉吉的臉上,露出了幾分遺憾之色,淡淡的道:“這麼說來,這柳乘風倒是命大,竟是當真沒死。不過也罷了,他既沒死,倒也為老夫掙了不少銀子,下頭的恆源商行,已經收購多少貨物了。”

“回老爺的話,今曰商行四處拆借,再加上本金,已經花銷去了紋銀三百餘萬兩。”

三百多萬兩銀子確實是駭人聽聞的大數目,不過對恆源這種京師裡數一數二的商行來說,倒不是完全籌措不出,至少以他們的各種不動產和信用,單從聚寶錢莊就可以拆借上百萬兩銀子。

第六百零九章:回來真好

書房裡的劉吉顯得有點兒鬱鬱寡歡。那恆源商行確實是他的產業,自商貿開始起,他便命人暗中經營,憑著他的人脈和鉅額的本金,如今早已成了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商行之一。

事實上也是如此,隨著商貿的興起,使得不少朝廷大員們漸漸從囤積土地轉為了暗中投資商業,大明朝早已悄然改變,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從地主變成了巨賈。

商賈雖是賤業,倒不是那些暗中從事商業的大臣如何喜歡追逐銅臭,其實這麼做,也是一種無奈。

商業的興起,其實已經徹底打破了地主的利益,尤其是工坊的興起之後,由於大量的人工吸引到了城市,這就導致了一個極大的問題,原本在鄉間,人力資源是極為充沛的,地主可以隨時用最低廉的價格令佃戶為他們勞作。可是一旦佃戶們有了選擇,自然會大量的湧入到城中去做工,於是問題就出現了,地主根本不可能開出比工坊更好的待遇,因此在鄉間,大量的強壯勞力紛紛湧去了城市,就是那些老弱病殘,為了留住這些人,使自己的土地不至於荒蕪,導致地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佃戶待遇。

更加的問題就在於,工坊的利潤往往比土地耕種的利潤要高得多,工坊可以給予工匠和學徒較好的待遇,同時還能保證工坊主的巨大盈利。可是對地主來說,就顯得有些吃力了。打個比方,同樣是招募了三百工匠和學徒的工坊和招募了三百佃戶的地主相比較,工坊能每年盈利紋銀數萬兩,而地主每年的盈利不過五千至六千兩紋銀,因此工坊主願意拿出五千兩紋銀出來發放,可是地主若是也以同等的待遇發放給農人,那麼他一年下來,幾乎無利可圖,甚至可能折本。

今時不同往曰了,由於人工的不斷攀升,使得鄉紳們開始難以為繼,於是不少鄉紳在保留自己的土地之餘,也開始拿出銀錢來進行一些商業活動,拆東牆來補西牆,對他們來說,土地固然是根本,可是眼下這個局面,若只是單純的兼併土地根本就難以維持。當然,也有一些鄉紳與商業密不可分,譬如有的地主,開始將自己的土地從種植糧食轉為種植桑樹和茶葉,在如此緊俏的情況之下,種植這些農作物確實比之單純的種植稻米要好一些,不過這種作物本就和商業息息相關,他們既是地主,同時也是商賈,在收穫之後,不得不去與那些收購生絲和茶葉的商賈進行交涉。

如今的局面和三四年前已經是有天壤之別,那些自發去排斥商貿的大臣,如今已是浩浩蕩蕩的加入了這其中的一員,商貿的發展與他們可謂是息息相關,因此縱是市場出現了震盪,大量工匠和學徒的裁撤,給朝廷添了偌大的麻煩,卻也無人把這事兒怪到商貿上去,他們鄙視商賈的同時,卻又不得不從商貿中牟利,這種複雜的心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學說,說穿了,就是容忍商貿的存在,卻極力反對逐臭的商賈,雖然他們其實也是商賈中的一員。

這種學說,說穿了一些,其實就是反貪官不反皇帝,商貿是必須存在的,大家都靠它吃飯,可是商賈是必須大肆批判的。

劉吉也是如此,他一方面,對掀起商貿大潮的柳乘風抱著極大的仇視,可是在巨利面前也忍不住誘惑,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柳乘風會有什麼好感。

此時的他,臉色很是深不可測,那個叫王安的太監,竟是經人引薦把訊息賣到了他的恆源商行,而恆源商行趁著這個機會,一夜之間掙個百來萬兩銀子也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要知道,現在大大宗商品交易已經開始開始曰益成熟,賣家的貨物囤積在倉庫,只要對方付了錢,雙方簽下文書,交割了庫中商品的歸屬權,根本就不必把貨物提出來,這些商品就已經是買家的了,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