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發難了,數十人聯名請辭,其中包括了兩位尚書,對這些人提出的辭呈,朱佑樘沒有說話,也沒有慌張,而是選擇了沉默。可是一旦談論到了海禁之事,朱佑樘仍是據理力爭,一副不開海禁誓不罷休的姿態。
誰也不曾想到,一個海禁居然鬧到這個地步,可是事到如今,也只有硬著頭皮去抗爭,海禁的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海禁問題,已經關係到了大臣們德行的問題了,一旦有大臣站出來為了海禁去和皇上據理力爭,那立即會得到無數的掌聲,若是有人為此提出辭呈,就更加了不得了,請辭離京的那一刻,人山人海的人去歡送。
與此同時,誰要是向宮中屈服,那就立即會招致無數的大罵,聲名狼藉,眾叛親離,連自己的恩師和門生都會割袍斷義,互不往來。
朱佑樘又有了動作,他開始隱匿不出起來,原本每曰進行的朝議,他推說自己身體不適,就此作罷,連尋常對內閣大臣的召見也停頓下來。皇上這是要做什麼,破罐子破摔嗎?
這一下,大臣們有些慌張了,一開始大家一起請辭,原本能嚇住皇帝,誰知道現在皇帝的動作倒是嚇了他們一跳。
當今皇上是難得的賢明君主,最大的優點就是勤政,可謂十年如一曰,矜矜業業,讓人生佩,可是現在,皇上居然稱病不出,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擺明著告訴大家,若是大臣們不肯支援開海,皇上就對政事撒手不管嗎?
內閣已經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皇上如此強硬的態度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對誰來說都不是好事,接下來該怎麼辦?
還沒等內閣那邊拿主意,下頭已經有人按捺不住了,有不少官員去了午門,跪在午門外頭請陛下議政,同時要求陛下不得提及開海之事。
這樣的大臣越來越多,先是三三兩兩,後來就變成了幾十、幾百人,反正大家是卯上了,皇上不改口,不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