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綏化守軍的大致兵力之後,想的不是如何攻破綏化,而是多久攻破綏化。
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高品彪流露出了rì軍將領的一個通病,或者說是一個共識。抗戰爆發之後,城市攻堅戰打的非常少,尤其是**的幾次大型戰役中,惟獨淞滬抗戰的初期和末期才多少有些城市攻堅戰的味道。
前者是在上海,中rì爭奪的防線往往是集中在渡口、橋樑和機場,作戰規模很大。
rì軍也是經歷了苦戰之後,才佔領了上海。
南京城的保衛戰,一方面蔣介石對rì軍衝破淞滬防線的心裡防備不足,以為靠著歷經數年建造的工事群能夠抵擋rì軍進逼南京的速度,但**後勤和軍令的混亂,讓花費了巨資修建的工事群成了擺設。
錫澄國防線無錫的淪陷,讓rì軍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300公里的國防線,rì軍僅僅用了不到20天的功夫就打到了南京城下。
而當時指揮官唐生智對南京的意義最多不過是一尊菩薩的角sè,指揮上混亂不堪,甚至連撤退路線都沒有設定。
最後15萬中**隊在南京開始了一場悲烈的首都保衛戰。
rì軍在12月10rì發起總攻,三天後南京淪陷。之後,也就有了南京大屠殺。
這場戰役也讓rì軍內部認定,中**隊對於城市巷戰的決心是不大的,而戰鬥結果也證實了rì軍這種猜想。
但是綏化不同。 全文字無廣告
古敬生在戰鬥發起之前,就認定了自己死守綏化的任務。
只有打光的22團,沒有撤退的22團。
古敬生在組織防禦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撤退,如果等不到援軍,那麼22團即便是戰死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堅守綏化的決心是絕對不能改變的。
死守!
死守至最後一人!
古敬生當時的信念更多的是悲愴,因為綏化的背後,就是前線野戰部隊的補給線,鐵力的得失將直接影響到前線幾萬大軍的退路。
沒有退路,對於古敬生來說,退一步,他就是國家的罪人。
所以,撤退路線根本就不是他應該想的,雖然他接到的命令是22團在rì軍發起攻擊之後,堅守綏化3天。
3天之內,如果沒有援軍抵達,22團就可以自信決定。
即便如此,古敬生在心裡從來也沒有想過一個‘退’字。他堅信,援軍是一定會抵達戰場的。綏化保衛戰的意義重要xìng是扭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