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甚至能夠扭轉整個戰局。
40軍有著很大的自主性,很多實驗性質的部隊,都是在第一個炮兵旅,都是如此。曾一陽提出的組建摩步團的設想,在40軍內部已經提出,也被一致透過。
作為高度機密,這個訊息只限於幾個軍級別的高階幹部知曉。
很快抽調的150輛載重汽車就被命令渡河,進入黃河北岸,同期渡河的還有獨立旅,作為摩步團周圍的警戒部隊。
11月下旬,一直神秘的部隊,就出現在了40軍的建制中。
沒有番號,沒有代號,從各旅抽調的兵力也不多,所有人都沒有引起注意。反而各方都盯著在豫東的40軍主力,因為這支部隊實在太能打了。
就在40軍組建摩步團不久,40軍遇到了兩件大事。
中央已經同意了40軍擴軍的建議,但時間上建議延遲到徐州會戰之後。這場會戰國民黨方面傾盡全力,決心用大量兵力在蘇北、魯南、豫東,尋求和日軍作戰的可能。
調動整個侵華日軍,以殺傷日軍有生力量為目標,讓日軍在短時間內失去進攻武漢的可能。
而黨中央正是看到了這場大戰已經都在籌備之中,希望40軍能夠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而不是在擴編中,戰鬥力一再下降。失去正面戰場作戰的能力,有40軍在,西北在國民黨軍事會議上,更加能說的上話。
當然,日軍也希望一場大戰,能夠讓他們一勞永逸的坐享已經獲得的利益。而不是在中國戰場消耗眾多的兵源和物資。從日本資源的儲備來看,中日之戰拖得越久,日軍將越來越沒有希望稱霸亞洲,和蘇美一較長短的計劃也將破滅。
先中國,後蘇美,這是日本高層早就想好的國策。
但打從種種跡象上看,即便日軍能夠順利拿下南京,蔣介石也不會投降。因為他的中央軍的主力還在,消耗的不過是一些雜牌軍。加上蘇聯給中國的軍援,能夠支撐起部分戰場的中央軍消耗。
在有地盤,就有權有勢的中國,自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