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作戰參謀離開後,偌大的禮堂內只有張學良和曾一陽兩人。
張學良找了張椅子,做到了曾一陽的對面,一言不發的盯著曾一陽,就等著曾一陽將他的想法說出來。
都說吃虧是福,張學良自九一八之後,就一直專門背黑鍋,而且這個黑鍋是國民政府上下,除了他和蔣介石,所有人無法承擔的那種罪責。吃虧的事情多了,人也就變得聰明瞭,這也就是張學良34年重新入主北平後,立刻就對蔣介石的安內政策大為反對。
處在當時的情況下,張學良如果同意了蔣介石的政策,那麼東北軍又要做一個艱難的選擇。和紅軍對峙,對於紅軍的強悍,張學良已經領教過了,百萬大軍圍剿,都是無法將其剿滅,更何況當時東北軍連三十萬都不到。
完全是一條死路。
也就是出現第二集團軍主力撤逃之後,張學良心情上有些急躁,從而想讓劉峙將河北戰事不利的罪責扛下來。
曾一陽的反對,頓時讓張學良驚醒,蔣介石根本就不會讓劉峙認罪,因為最後會影響到蔣在國民中的聲望,這是無論如何蔣介石都不會答應的,最後,只有東北軍受罪。
好在,有曾一陽的提醒,讓他改變了策略,不但給了蔣介石一個天大的人情,還緩解了彼此之間的矛盾。
所以,在張學良的心中,看重曾一陽是無奈,倚重曾一陽是其根本就沒有好辦法。
見張學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曾一陽坦然一笑,將報紙摺好,放在一邊,不緊不慢的說:“一戰區的作戰,在八月不會在河北南部展開,主要還是北京通往山西的通道上,湯恩伯和傅作義的兩個軍,七萬大軍在懷淶,這給了日軍震懾山西的最好理由。逼迫閻錫山倒向日本人。”
“震懾山西倒是一步好棋,但讓閻錫山投靠日本人,這不太可能,至少在近期內不可能。”張學良不解道,手握四十萬大軍,好好的土皇帝當著,憑什麼去幹二狗子?
傅作義的35軍是一支雜牌部隊,裝備和武器彈藥都要比一般的晉軍差一些。但是傅作義是晉綏軍中的領軍人物,和楊愛源,徐永昌等人一樣,在晉綏軍中的地位很高。
近些年傅作義進一步脫離閻錫山的掌控,一方面是傅作義已經是綏遠省主席,羽翼漸漸豐滿,雖然綏遠跟山西不能比,但好在出產馬匹,騎兵的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加上馬匹多了,部隊的機動能力變強,綜合來說,35軍的戰鬥力不弱。
張學良當年在中原大戰時,被傅作義卡在涿州,五萬大軍圍攻一個小小的涿州都打不來下,讓他失了面子,多少對傅作義有些怨恨。
“那麼說,日軍在近期內的作戰目標不是推進到黃河沿線,而是在於控制對山西的各個交通口?”張學良明白了曾一陽的意思,隨即他想到了一個很嚴重問題,就是如果日軍想要封鎖山西,那麼石家莊是正太路的始點,日軍絕對不會放棄。
“沒錯,但近期內,日軍由於兵力上的不足,無法威脅到石家莊,但是一個月後,就很難說了。”曾一陽想了想回答到。
“願聞其詳?”
“日軍在熱河、察哈爾、綏遠的關東軍和偽蒙部隊,很快就會推進到長城沿線。到時候,湯恩伯和傅作義就會腹背受敵,退出南口也將是必然的。但是在這之前,日軍進攻的重點還是在懷淶,從懷淶的新保安進入山西境內對日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關東軍則會揮師進攻山西北部重鎮大同,這才是大戰的序幕。”曾一陽道。
如果閻錫山能夠放棄重要城市,將部隊退守到周邊的小縣城,只打日軍的小股部隊。
如果日軍大軍圍剿,那麼大城市必然空虛,收復一兩座大城市如同探囊取物。日軍主力部隊不動,那麼就更好辦了,控制其周圍的交通線,和周邊的縣城,讓日軍只能眼睜睜的陷入四處是敵的困境中,最後黯然退出山西。
但是正是閻錫山的孤注一擲,才讓日軍第五師團成就了鋼軍的美名。憑藉一個第1旅團,就敢往中央軍晉綏軍20萬大軍佈置的防禦陣線上衝,就可說明板垣徵四郎的賭性有多大了。
不得不說,板垣徵四郎在運氣方面真的很好。
張學良只知道日軍進攻華北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是具體日軍有多少人,部隊的番號等重要的軍事情報都沒有。
只能用和東北軍作戰過的日軍做參考,這樣的軍情必然會誤導主將。
“總司令,你知不知道日軍陸軍海外作戰的規律?”曾一陽對張學良詢問道。
“什麼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