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上百公斤的炸藥能夠在瞬間,將整個半地下工事從下往上掀起來。
太原周邊平原比較多,忻口正面戰場的中央軍能夠頂住日軍多久的攻擊,都是一個未知數。
兩翼的牽制兵團,是否會讓日軍心有忌憚,在進攻中少投入一些兵力,都是一個謎?
閻錫山還不知道,他的太原會戰計劃還在制定當中,就被曾一陽知曉了。徐永昌等晉綏軍中的中流砥柱,一宿一宿的圍繞著靈丘、繁峙、代縣等地苦苦思索,如何佈置兵力,阻擋日軍進攻,可是多日來一籌莫展,要等到全部計劃形成還需要一兩天的時間。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閻錫山將40軍放到正面戰場,要是日軍能被40軍擋住,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擋不住,自然還有中央軍。
閻錫山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讓自己的晉綏軍和日軍硬拼,他深知,晉綏軍的戰鬥力並不是像他在外界吹噓的那樣神通。
武器、裝備雖然不缺,重要是新兵太多,老兵也不見得有過多少訓練。
山西能夠在十年時間內,百姓富足,成為民國民生最好的省份,自然有其獨到的政策,不但修養生息,讓百姓免於戰火。而且更多的是,大部分重工業的崛起,才是山西富足的最關鍵。
政府不用老百姓繳重稅,來維持軍隊的運轉。百姓自然有了餘糧餘錢,生活自然比其他省份要好上不知道多少。
尤其是,在山西的建設中,軍隊的作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修建同蒲鐵路的是軍隊,太原兵工廠的工人不少也是軍隊,其他的很多民用工業也都有軍隊的影子。
作為晉綏軍的當家人,閻錫山宛然成了一個大掌櫃,而原先的幾十萬大軍都是打工的夥計。當然,在相對的和平時期,閻錫山的治理下的山西,自然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但要打仗,而且對手還是日軍,這讓閻錫山傻眼了。
40萬人,其中大半是工人啊
他們幾乎都是不拿工資,給閻錫山家打工的打工仔,讓這些去和跟日軍打仗,閻錫山忍不下心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