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關心中國戰場的局勢,關東軍最想知道的是,在蘇聯遠東方面軍隊的戰俘營裡的日軍士兵,什麼時候能夠回到滿洲。只要這五萬人回來,梅津美治郎堅信,只要兩個月,他就能擴編出五個特設師團。
可惜和蘇聯人的談判並不順利,重光葵在莫斯科頻頻碰壁。
這才是關東軍最擔心的問題,要是蘇聯人主動發起對關東軍的進攻,這是關東軍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特工?
要是特工有用的話,日本在中國清政府時期就建立了特工組織,但直到現在,40多年過去了,完成了工業化程序的日本,還是在陸地戰場上無法徹底戰勝中國。
不過另外一則訊息,讓梅津美治郎大吃一驚,根據航空兵的偵察,曾一陽控制的三江地區,可能整個冬季都會去開荒。
在東北,冬季開荒能成功嗎?
梅津美治郎一百個不相信,人類是否能夠戰勝凍土,難道又是曾一陽的陰謀?
第一七二章 革命了!開荒了!
就在梅津美治郎懷疑,曾一陽用開荒來引開關東軍的視線,從而完成某種不為人知的詭計。
曾一陽一定會笑歪掉嘴。有誰見過,為了矇騙敵軍,一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都親自下地幹活的嗎?
在烈烈寒風中,曾一陽揮汗如雨,穿著一件單衣,對著一片枯草掩蓋的黑土地一鎬子,一鎬子的挖著泥。
抬頭看了一眼風向,曾一陽拿起火種,對著草地邊緣,迎風的地方點起來,不一會兒的功夫,濃煙滾滾,火浪熏天。曾一陽有一百個理由想要逃離這個讓他悔恨不已的責任田,什麼幹部責任要和戰士一樣。
曾一陽恨的真相扇自己幾個耳刮子出氣,要先進,也不是這麼一個要法。不過他更恨劉先河,要不是劉先河信誓旦旦的提出這個軍民同心的建議,曾一陽也就不用下地幹活了。
手心的泡都磨破了兩層,眼看地都要上凍,再不翻土,一到臘月,這活可以要了他的命。
“開飯了——”
“曾幹部,這地裡的活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得會的,這是幾輩子苦哈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琢磨出來的。”一個抗聯家屬的父親,姓王,曾一陽在地裡忙活了半個多月,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不過他只知道曾一陽姓曾,是個幹部,至於多大的幹部他不清楚。反正看著曾一陽二十多歲的樣子,也不像是當將軍的,如此一來顯得親熱了不少,平時數落幾句,極像是數落著自己的子侄一樣,可心裡還在擔心。曾一陽這樣的幹部都下地幹活了,將來誰來保衛開墾出來的良田。
“王大爺,解放區建立了,但我們缺少糧食,今後部隊的後勤補給,都指望著這裡方圓幾百裡的大糧倉了。”雙手火辣辣的疼,手中拿著一個剛蒸出來的窩頭,更是刺痛心間。
“老頭子,你不懂瞎咧咧個啥?曾幹部是讀書人,種地的事,書上都寫著呢?”大娘看不過去,拉著老頭子的胳膊就埋怨。
“你懂什麼?”大爺咧嘴笑了笑,兩兩顆黃澄澄的門牙露了出來:“家裡的婆娘缺少管教,讓曾幹部見笑了。”
“王大爺你看,這地方明年糧食種下去之後,產出會多少?”後世的北大荒,被譽為糧倉,可曾一陽確實對種地的事情一無所知,憑著看了一本齊名要術,也不見得就是種糧能手。
“這個。”老頭子拉著長音,乾枯的手指捋著稀稀拉拉的幾根長鬍子,像是在琢磨。過來一會兒,才說:“這裡的地是我平生所見最肥的,但是不能連到一塊。看著周圍的那些水泡子,表面都結冰了,可要是一等到春天,積雪融化,這些水泡子就會漫到地裡去,要想明年豐收,今冬一定要將水泡子都挖深,將水中的淤泥都抬到地裡去。”
曾一陽沉默了,這是一個大工程,不但需要大量的勞力,而且還要趕時間。
“曾幹部,不用擔心,我自小跟著老父闖關東,什麼樣的苦沒吃過。而我們的後輩,也都不是懶漢。村裡年輕後生不多,但老孃們都在,這活,我們能幹得了。”王大爺大包大攬的說道。
他不知道,曾一陽集中力量,想在東北建立糧倉,解決部隊的給養問題。
可在東北種地開荒,已經顛覆了他對於自然的認識。部隊只能在這裡呆兩個月,等訓練的民兵能夠保護老百姓不受土匪的危害的時候,大部隊就要有作戰任務。
銅鑼咣咣咣作響,荒地中,樹林邊一下子走出了上千人,大部分都是戰士,還有不少老百姓,他們都是從哈東遷移到這裡農民,拖家帶口的在這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