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有的是時間和工夫,專心一致來折騰丁一啊,反正相權那塊,于謙於大司馬又不可能放手讓景帝去搞,景帝閒也是閒著,琢磨怎麼折騰丁一也是個消遣。這也是丁一為什麼要進行於宮聚眼裡極為弄險,必身敗名裂無疑的軍事行動。
他沒有多少時間了。
眼前看來景帝給他的恩典,不過是收緊絞繩之前,為了方便套上頸子而先鬆開的那一下。
雨漸漸地停了下來,九月初,從廣西那邊,由厲劍南也是肥球帶著的火力營,如期到達了孟養。他到達的時候,丁一和劉鐵帶著警衛營,還有從京師過來傳旨的太監,一同去了孟密,暫攝孟養、孟密首領官的周玉章,按著丁一的章程,從廣東那邊請了一批老農過來,教導孟密、孟養這邊的農民如何耕作。
別小看種地,種地絕對是一門學問。堆肥、播種、鬆土,都是極為講究的。如何把荒地耕成田,又如何把瘦田堆成良田,這玩意不是拿把鋤頭胡亂使力氣折騰就能弄得好的事。老天對華夏是很不公平的,後世在研究北美大陸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現代文明,就有一種說法,認為北美大陸太過得天獨厚了,各種物產隨手可得。但華夏這惡劣的地理資源,仍然養活了如此龐大的人口,也孕育出了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儘管有過黯淡,但也有著不少閃光和輝煌的時段。糧食的出產,無疑是這一切的基石。
丁一把孟養和孟密合並起來,設為四海大都督府緬東邊區,並教周玉章暫攝區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代周玉章去做好當地人的工作,並派人去廣東、湖廣學習如何種地,再請湖廣和廣東的老農過來,教導當地人種田。
“聽那來傳旨的公公說,朝廷駁了制軍的奏摺。”宮聚設宴請肥球喝酒,屏退了左右,低聲地說著,“原本制軍將孟養、孟密設立緬東邊區,以便統籌,誰知朝廷設立雲遠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就放在孟養府香柏城,下轄木邦、孟養、孟密三府……”孟養在明太祖年間,就是雲遠府,所以定了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完全跟丁一所奏的立緬東邊區兩回事。
酒一下肚,話就多了起來,宮聚嘆了一口氣道:“這是在逼迫制軍啊,老夫雖是武人,但也歷經數朝,失了交趾,若能立雲遠,也足以祭告太廟了……”承宣布政使司,差不多就省的概念了。
大明除兩京之外,也就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了,明太祖傳來下時,就是十三個承宣佈政使的,後來建文年間,燕王叛,建文帝就在真定府設平燕承宣布政使司,後來燕王得國,自然也撤了不提。
所以平燕這一個承宣布政使司,可以稱為特定時期的產物不提。
但明成祖得國之後,大明是有十四個承宣布政使司的,除現在十三個之外,還有一個喚作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它的轄區包括了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到宣德年間,大明國力漸弱,不復太祖、成祖時的武功,又在交趾太敗,只好撤消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於是安南復國。
也就是說,丟了一個省啊。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可是半個現代的越南左右,共有十五府、卅六州、兩百餘縣【地圖查北緯十七度線就很直觀】,就這麼丟了,事實上要說可恥,也不比土木堡差多少,土木堡軍隊損失比較大,丟了個國家元首,但宣大還是守住的,交趾是十五府就這麼說沒就沒了。
“制軍太直,按老夫想來,是把孟養、孟密的現況都報了上去,朝廷裡的大人物,便動了心思,唉……”宮聚說起來真是不住搖頭,原先朝廷是不打算要孟養,連大明第二師都抽走了啊,但丁一的摺子,廠衛的線報,便有人動了千古留名的心。
丁一想在緬東建立一個類似後世晉察冀邊區的根據地,朝廷給定義成了省級行政單位,還準備派出各式行政人員,來建立起管理體系。至於先前那道類似掠私證一樣的聖旨——丁一打下多大地盤,就算他的封地,每年交點管理費。已然,完全沒有人記起。
第三章飛地(二十)
對於宮聚來說,大約是覺得胳膊扭不過大腿,朝廷不認賬難道還能去打官司麼?有鐵券丹書,朝廷就殺不得?扯吧,要這樣還叫封建王朝?那樣的話丁一也不用折騰什麼君主立憲了。朝廷不提,皇帝不提,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後面能在孟養給丁一圈塊地當封邑就不錯了。
旨意裡也說了,丁一自個打下的,就算他的,但除非丁一自己提刀自帶乾糧去衝殺,要不然用的是朝廷的軍馬,吃的是大明第二師留下的糧草,丁一要真沒腦到去找景帝撕擼個清爽,一大班又名監察御史的噴子,保準會噴到丁某人一臉都是唾沫。
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