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于謙被他說得愣住了。若不是丁一還有一句“太上已歸,當今聖明”算是表明了立場,確認了自己不是為了替英宗站隊才辭官的,于謙都想叫人過來,亂棍打出去了。

按丁某人這麼說,去壓馬價是被王振逼的;做官是上任首輔逼的;土木堡也是沒人站出來,被逼的;救英宗,也是事情做下之後身不由已,被逼的。好了,現在事弄完了,丁某人要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要去科舉了!最後還來上一句“東華門外”云云,于謙一時不知道怎麼勸說了,只能冷哼一聲,對他道:“胡鬧!坐下再說。”

五品實職啊,還是文官,放六部就是郎中,或是當上幾年京官,下放到布政使司去,循例升上一級就是從四品,便能放到參議任上去了。丁一現在不過十九歲,當上六年京官也不過二十五歲,可謂是前途似錦。

參議多大的官?有必要說一下,大明劃分兩京十三布政司,就是除了南北直隸之外,全國劃十三個區域,每個布政使司就是管一個區域,怎麼說布政使也得是省長級別,有大無小了,除了從二品的布政使,下面就是從三品參政,再下面就是從四品的參議了。

要放千百年後,就是省廳廳長或是地級市市長了,二十五歲啊。

不單于謙感覺要瘋,就是放千百年後,有位官至地級市副市長或省廳副廳長級別的人。說自己要辭職,他不是要下海,也不是年紀大,也不是貪汙被檢舉,更不是被曝出不良資訊不得不辭等等。

而是他要去參加中學考試!

希望考上中學之後,然後接著全國高考。願望是能考上高考第一名——當官有什麼用?高考第一名才是好男兒。

大約聽著不發瘋的人,是沒有幾個的。

“拿回去。”于謙指著案上的印信,對丁一沒好氣地吩咐道,“先拿回去再說!”

丁一看他發火,便也只好把東西揣上,卻是皺著眉頭道:“先生。於社稷、生民,學生自認,算是略有微薄之功了,這小小請求……”

“丁如晉,你是要挾功脅逼於老夫嗎!”于謙不知道為什麼,聽著丁一的話,就想發火。實際上,他除了發火,也沒別的選擇。看著丁一誠惶誠恐的模樣,于謙卻又生出不忍。看來丁一還是很尊重自己的,不禁長嘆了一聲,好聲安慰道:“如晉,科舉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能出仕做官,造福生民麼?你現時不是本末倒置。為了科舉而科舉嗎?”

“寧向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丁一表現出一副害怕被長輩敲打的模樣。低聲說了一句。卻便住口不往下說。

于謙聽著差點被他嗆到又要爆發,還好深吸了一口氣才平息下來:“什麼叫曲中求?誰敢說你是曲中求?無論是於縣丞任上不畏權貴破了命案,還是沙場上勇匹三軍,哪一件不是實實在在的功勳?”

丁一低著頭卻又回了一句:“總之,不是讀書人的本份正道。”

“痴兒!”于謙看得丁一的堅決,無奈長嘆了一聲。對他道,“這事老夫也作不了主……你做什麼?便是要辭官,也自有吏部遣人與你交接,你把印信擱這裡合乎朝廷法典麼?”卻是丁一聽著。又要把印信扔他案上,于謙不得不連忙喝止,衝丁一揮了揮手,“回家去吧,此事老夫會與首輔商議,或呈聖裁……去吧、去吧!”

丁一臨出門,還拼命打揖衝著于謙說道:“還望先生憐憫,成全!”

他當然沒有瘋掉,他也不是真的要去走科舉,他要的是淡出朝間大佬的注視——英宗回京什麼情況現在還不知道,或他能爭贏景帝,那丁一自然會被英宗這念舊的人起復;若真如歷史上一樣,被幽囚數年,那麼丁一就是給自己爭取空間,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去爬科技樹和種田。如果有兩三年的時間讓丁一好好種田爬科技樹的話,這世事如何,丁一便敢說上一句:尚未可知!

有人要辭了五品官去科舉,這事于謙也是無奈,只好寫了摺子呈到首輔那裡去。謹身殿裡內閣諸學士也好,首輔也好,無不口瞪目呆的。倒是吏部尚書老王直,很是欣賞地讚了丁一幾句:“此真讀書種子,真誠實人,每以身行,絕無一句大言,古有房謀杜斷,今日有丁言哉!”這把丁一抬到很高的位置了,也不知道是老糊塗了還是怎麼回事,首輔陳循和諸學士聽著也只能苦笑。

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高谷卻問出另外的問題:“功勳之士,與寒士競進,若不得榜首,或不得中,如何?”丁一有大功,這是誰也抹殺不掉的,跟普通的學子一起考試,如果名次不好,或乾脆考砸了,那真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不是說丁一服不服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