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跟上!他孃的有一人掉隊,這一小旗全部沒早飯吃!”杜子騰持著哨棒在亂轟轟的佇列邊上吆喝著。蕭逸那二十個八手臂上紋了字的。有十四人手下都分到了五十人。臨時擔任著類似總旗的位置,還有十四人不太擅長帶兵的,打發下去當小旗,又從那七百人裡提了幾十人出來充任小旗。除了杜子騰和劉鐵之外那七個弟子,就充當百戶的角色。

“丁容城在幹什麼!”不單士兵,連一些將領都在抱怨了。大家都忙著在準備防務,這麼丁一弄了七百個解救回來的軍士,裡面大都還有輕傷,在那裡亂哄哄地胡跑著。看著人心煩。

巡城的武清伯石亨卻撫須笑了起來:“在練兵,你們看不出來麼?”他遠遠指著劉鐵說道,“這是掌印官,”又指著杜子騰,“這是僉書”,再指著帶隊的那七個丁一的弟子“那是百戶,七百青壯,一個千戶所的架子啊!”其實石亨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不單是千戶所,還是上千戶所!要知道喝兵血自古就有的事,除了開國的軍隊,古代行伍裡,足額的部隊並不多見,一個千戶所只有三四百人也沒什麼出奇。只不過身邊都是老行伍,這種話不必說大家都能明白。

“馬上韃子就要來了,這關頭練個屁啊!”有性急的將領,不禁罵了起來,“多備兩塊擂石都實在些!”邊上稱是附和的人也不少,行伍中人讀過書不多,性子都不見得溫順。

石亨搖了搖頭,只笑著,並沒有再說什麼。

他相信丁一不會胡亂這麼編成隊伍,那個正七品的國土安全衙門裡,肯定是早先就預留著這樣的建制,因為剛才他的親兵就來彙報,丁一在填寫許多保舉文書,這就是丁一在填充他那個國土安全域性衙門。

一個正七品的衙門,之前聽說本來還只是正八品,丁容城早早就藏匿著一個千戶所,還是上千戶所的建制,為什麼沒有人看出來這個問題?石亨卻不知道,這個足足一個千戶所的兵力,原本是要分散到兩京十三布政司去的。

這樣去到每個布政司的行局裡,不過四五十人,再到府城分局,連一個小旗的人數都湊不齊,正常布政使司下面都有十府一州左右,每個州府也不過四、五個兵丁。于謙這兵部尚書,那裡會去計較這每個州府這四個兵丁或是五個兵丁的事?甚至當時于謙還問丁一會不會人手太少?

只不過丁一現時便以培訓吏目的名義,把這編制捉在手裡罷了。

丁一很注意大明朝的規則,規則是約束和限制,卻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例若現時于謙和景帝想對丁一發難:為何手下兵丁眾多?

別管景帝“遣科道官十五人募兵於外”也就是四處募兵,丁某一個七品衙門下面這麼多兵員,若是不合於制度,往小裡處分,把這些兵分給別人;往大里整的話,說是圖謀不軌殺頭抄也不是不行。

但因為丁一先前在這伏筆,此時卻就是絲毫不懼的:本來就該這麼多兵丁,還沒訓練好所以沒分下去罷了;甚至這些人還不夠,到時還要淘汰呢。

這就是遵守規則的好處,就算有人想找茬,也得找個稍為合理的理由。

不過丁一併不會給人整自己的籍口,便是朝陽初升之際,填寫蕭逸那些小軍頭的舉薦之後,便另附摺子說是:七百壯士雖剛毅不屈,屢受酷刑亦不曾委身事敵……然身皆被創,恐勇熾而體弱,不足以禦敵於外,請許自募兵員……

也就是說這七百人受了酷刑也沒有投敵,人品是好的,但也雖此一身的傷,有勇氣沒力量,守城怕是不妥當,所以請景帝同意他自己去招募兵員。

大戰迫在燃眉,朝廷的效率也少見地高了起來。

那七百人剛剛吃了早飯,被杜子騰等人在操練佇列時。就有批覆下來:準。

丁一不禁臉上露出微笑來,這當口,景帝不會去為難這等樣事,其實不上這奏摺也沒事,只要能拉到壯丁,大家各個衙門、衛所都在這麼幹。但丁一始終防著景帝和于謙,這一個是隨時可以不要臉的皇帝,一個是活著的聖賢。

寧可把事做到頭前,丁一也不要等到對方發難再來隨機應變,這種聖人和不要臉皇帝的組合,一旦發難,任是天王老子也不敢說自己攔得住的。這玩意歷史證明了的:孫太后攔得住麼?景帝自己的皇后攔得住麼?英宗攔得住麼?諸王攔得住麼?也先攔得住麼?一旦這兩位開始發難,必須承認歷史上就沒人能擋住!

所以這兩位丁一是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恐懼的。

劉鐵幫丁一端了早飯過來,稟道:“先生,弟子及軍兵皆已用了飯。”丁一點了點頭,取水淨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