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0部分

萬安如果真有什麼心思的話,馬上就會被隔離,然後由榮一師那個團的團長組織,將所有赴海外任首領官的知縣和六房書吏集合起來,然後分批撤回休達了。這是出發之前就定下的應急方案。

“藩鎮?對了,去澳洲就藩的藩王,情況如何?”丁一想起這檔事,向劉吉詢問起來。

“稟先生,這邊的線報都是在蘇伊士那邊。老大人匯總整理出節略再呈過來的,按著節略看,大多數藩王去了澳洲之後,從人都有一些死傷。不過現時都已安定下來。還有的藩王開始造船,希望能跟華夏本地展開商貿。”劉吉腦子很好,只要過目的。丁一問起,他都能答出個七七八八來。

“定下來吧。”丁一沉吟了一陣。對著劉吉吩咐道,“不必再拖了。”

“先生聖明。世間本無萬全之策。”劉吉向丁一行了禮如是稱道。

於是就在丁一準備赴歐洲之前,陳三從士麥那揮師向東,打下以弗所、米利都兩地之際,定都立國。

經諸方所協,暫以士麥那為行在,也就是臨時的首都,定國號:明。

諸國稱之為西明,以與華夏大明有所區別。

丁一拒絕了所有開國大典的提議:“他日京師抵定,再教萬國來朝不遲!”

然後他帶著警衛團,由愛琴海艦隊護送,直接駛向馬賽,準備從馬賽上岸,向巴黎進發。

事情對於丁一來說就是這麼定了,但對於于謙和劉吉來說,就還有一大堆事要辦。

說穿了,就是利益切割。

首先就是蘇伊士運河,劉吉和曹吉祥、陳三等人,包括王越、萬安,都是堅決認為,這運河的利益,應該是全權屬於西明所有的。他們的理由是丁一打下來的,許彬當時也是不容於朝廷,是丁一帶他西來之後,委以重任的。

而杜子騰和于謙對此的態度有點猶豫,他們認為,當時丁一率領的是大明的軍隊啊!怎麼能說跟大明沒有關係?感覺這說不過去,所以提議和大明磋商,進行利益分配。這個丁一是全然不管的,但于謙和劉吉,不得不管啊。

還有就是阿拉幹王國的歸屬問題,阿拉幹王國的現任國王,跟在丁一身邊打了好幾年仗,才回去接任國王的婆修膘,那就是個刺頭吧這麼說。除開丁一,想讓他服氣誰,絕對是沒門的,丁一立國,阿拉幹王國就求內附歸屬,婆修膘自請去王號,出任總督。

但阿拉幹王國,法理上是大明的屬國,這又是一筆不得不算的帳。

爪哇、呂宋那邊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朱動和何鐵蛋,直接玩起綁架民意了,弄什麼萬民書,往大明京師送過去。意思不外乎就是要歸附大明靖海郡王麾下云云。

還有就是丁一這回很堅決地請辭四海大都督府、安西大都督府的總督職務。

丁如玉和柳依依等人,也盡數要求西遷而來。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包括大明第一師、大明第三師、十個陸戰旅的歸屬;東海、南海、西海、地中海艦隊的歸屬;廣東工業部的歸屬等等。這也是李秉為什麼勸丁一,暫時先不要立國的原因。

因為不立國定都,就算有個帝號,就算西方君主都當丁一是君主看,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含糊著先湊合。但一旦定都立國了,不可能不做切割。再怎麼一套班子兩個牌子,都立國了,還怎麼弄?大家各有各的國庫,各有各的統籌和利益歸屬啊。

這些文書去到天津起水時,足足裝了三輛四輪馬車,才搬運完。

因為涉及的東西太多了,而路途又遠,所以不得不事先做了多份備案,以便雙方磋商。

這些都是國之大事,不可能由得劉吉隨時應變去胡亂應付的。

不過大明京師的一眾大佬,馬上就陷入了各種扯皮與爭執之中。無論是對蘇伊士運河還是東海、西海、南海艦隊,他們都體現了寸步不讓的勁頭,這一點倒是沒有乎劉吉的意料之外。讓他沒想到的是,兵部尚書馬昂和首輔陳文,對於丁一要辭去兩大都督府的職務,竟勃然大怒,當場在奉天殿上就咆哮起來:“劉祐之汝豈敢曲解靖海郡王之意!”

然後殿上朝臣紛紛出班怒罵,真要換個人來,非得當場崩潰不可。

大意就是劉吉是個奸臣,故意來離間丁一與朱見深的,這不是丁一的意思,是劉吉曲解出來等等。甚至,陳文向朱見深啟奏:“臣以為,若靖海郡王欲辭兩大都督府事,欲辭永鎮兩廣事,則此事皆偽,不必再議!”

馬昂也是同樣附議,不過相對比陳文略為溫和一些:“劉祐之萬里飄泊,想來精神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