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說,滿清當時對他們的迴歸歡迎還是非常隆重的,土爾扈特重返祖國後。乾隆皇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們在準噶爾盆地和科布多一帶遊牧,發放了大批救濟物資,計馬、牛、羊二十餘萬頭,米、麥四萬多石,茶二萬餘封,羊裘五萬多件,棉布六萬多匹。棉花六萬個以及大量的氈廬等等。涅巴錫等被迎接到承德,在本蘭圍場隨圍觀獵,在避暑山莊裡盛會賜宴。所有土爾扈特的各級頭領都封了官爵。
乾隆皇帝還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二文。刻成兩塊巨大的碑石,樹立在避暑山莊北普陀宗乘之廟的兩側紀念。
土爾扈特使者的忽然到來,究竟是敵還是友,是來幫助自己,還是來威嚇自己,這個時候的候明,心裡一點底也都沒有,自己對手的候明心裡也同樣充滿了驚訝! 自從自己統帥這支騎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清軍在自己面前根本不堪一擊,轉戰南北從來也都沒有遇到過什麼樣像樣的敵人。
可是對面的這支部隊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在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兇悍程度甚至還在自己的部隊之上!
出征之前大帥就曾經警告過自己,要特別訊息俄羅斯人的騎兵部隊,當時自己還並不以為然,可是現在大帥的話卻完全的到了印證!
膠著在一起的兩支部隊,人數正在急劇減少,大量計程車兵紛紛落葉一樣從馬上墜落,在這大熔爐中迅速的被融化的乾乾淨淨
幾乎每個人都在那裡咬緊牙關苦苦支援,幾乎每一個人都已經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臨界點。這個時候任何的一點疏忽,都足以讓整個戰場崩潰!
現在已經並不怪勇猛或者作戰技巧了,這個時候雙方完全就是靠著自己的毅力和信心在那做著最後的堅持。
每一斤小騎士都在等待著敵人自己的崩潰,可是這看起來卻是如此的遙遙無期!
“撤退!”終於。在頓克沃夫的嘴裡冒出了這樣的話:“撤退!”
而幾乎也在同一時刻。候明也厲聲大吼起來:“撤退,撤退”。
雙方的指揮官。都已經再也無法忍受部乍這樣慘重的損失,儘管部下們依舊在那奮勇作戰,儘管部下們一點撤退的意思也都沒有!
太慘重了小損失實在是太慘重了?
整個戰場之上觸目可見的都是死屍,整個戰場之上都是失去了主人的戰馬和空氣之中瀰漫著的濃郁的血腥味。
戰刀的碰撞之聲嘎然而止,方才還在生死搏鬥的騎士們一齊停下了手裡的動作,緊緊勒著躁動不安的戰馬,喘著粗氣死死地瞪著對方。
撤退的命令已經下達,可雙方士兵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這個時候只要有任何的火星。就足以讓這些見習慣了生死計程車兵們再度混戰到一起!
甚至,可以完全無視上司的命令。
而這就是騎兵與生俱來的氣質,他們勇敢,毫不畏懼死亡,他們衝動,可以為了戰場上的那種酣暢淋漓的戰鬥而不顧一切。
號角再次鳴響起來,這是在那催促著士兵們儘快撤退。那些騎兵兇狠的互相注視著。終於心不甘情不願的緩緩撤離了這裡。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哥薩克騎兵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
對著對面的一名中國士兵,這名哥薩克騎兵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而那名中國士兵在短暫的猶豫之後,也同樣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就在幾分鐘之前,他們還恨不得砍掉對方的腦袋,他們彼此的戰袍之上,現在還殘留著對方的鮮血
所謂英雄小惺惺相惜。而並不是非要在戰場上決出勝負,非要砍下對方的腦袋才行。
場戰鬥能夠增添無數的屍體,同樣一場戰鬥也能夠讓生死相交的敵人彼此敬重,戰場上的法則,勇敢的人永遠值得尊敬!
“等等”。
隨著這一聲聲音。一名哥薩克騎兵飛奔而來,中國騎士一齊重新握住了手裡的戰刀,而候明卻制止住了部下的動作。
那名哥薩克騎兵飛奔到了候明面前,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道:“我們的頓克沃夫將軍,尊敬貴部的勇猛善戰,也同樣尊重中國將軍閣下的指揮,頓克沃夫將軍有一袋易克族最好的美酒,就連將軍閣下自己也沒有捨得吃,但為了表達將軍閣下的敬意,特意把這袋酒獻給讓人尊敬的中國將軍,請”。
接過了哥薩克人手裡的酒袋。候明沒有任何猶豫,大口大口的灌了下去。一口氣喝光了酒袋裡全部的酒,然後打了一個響亮的酒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