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互相勾結,已經足夠讓張震頭疼。
要想解決,必須首先從漕幫下手;而要想徹底解決漕幫,則必須從江淮四下手;要想處置江淮四,張震的目標直接對準了“虎爺”潘明起!
無錫距離蘇州並不遠,快馬也就是不到半天時間。
進入無錫地界,當地似乎並沒有受到戰亂影響,處處顯著古樸、臃懶。街上行走顯得不緊不慢的。似乎就算現在髮匪到了也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節奏。
可是在這樣的優雅緩慢的節奏中,卻在掩蓋著無錫這個地方人的真正性格。
江陰隸屬於無錫,但 鄰的兩個的方的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但無錫和江陰流傳著一句俗語:
“江陰強盜無錫賊”。
絕對沒有任何一點貶義的意思,這七個字絕對不能光從字面上去理解。最早的來源是因為江陰有種桃子叫“強桃。”在江陰賣的不錯。不過拿到無錫市面上賣比不過水蜜桃,所以結果就蝕本了,就叫“江陰強桃無錫蝕”無錫話講來和“江陰強盜無錫賊”一樣。
而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很好的反映出了兩個地方人的性格。江陰人性格豪爽,無錫人腦子機靈。聰明能幹,“江陰強盜無錫賊。是比喻江陰人待人接物直來直去,無錫人肯動腦筋這層意思。
而張震來到無錫,腦子裡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慘絕人寰的滿清對於江陰的“江陰大屠殺”。
“滿城殺盡,然俊封刀 城中所存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憐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徐人 。
赤裸裸的血腥屠殺,然後就是滿清統治者赤裸裸的謊言。
可笑的是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之後,後世有些學者居然大放厥詞。直說殺漢人殺的好,不殺不足以維護“和諧”。
比如在張震那個時代,於無錫被人狠狠扇了一個巴掌的閻姓“學者。
張震這次便服來無錫,隨身只帶了兩個親隨,早打探好潘明起就住在無錫西門碼頭,帶著親隨來到潘府。遞上了自己的片子。原本大是傲慢的兩個漕幫幫眾,懶洋洋地接過片子一看,頓時大驚失色,忙不迭地跑了進去。
等到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看到一大群人匆匆迎了出來。領頭的一個四十來歲的人,一見到張震急忙跪了下來:
“草民潘明起不是制憲大人到來,有罪有罪!”
張震滿面帶著笑容,緊上兩步將其攙扶起來:“潘大當家的,本督來的時候也沒有通知任何人,你又何罪之有?請起,請起,要說真的有罪。倒是本督有罪再先了!”
潘明起順勢起來,後面一齊跪著的那些人也都紛紛站起,潘明起有些迷茫猶豫,總督大人怎麼選在這個時候來到自己這裡?
過往聽到過的傳說之中,都說張震此人殺人如麻,是兩江地界的第一號殺神,死在他手裡的髮匪不知多少。
可是現在看來,這位總督大人待人倒是客氣和藹得很。
將張震迎了進去,出現在張震面前的客廳十足是個黑社會的聚義廳。左幕兩面插滿各色旗幟,放滿了殺威棒,一些赤裸著上身的大漢。手裡拿著大刀,神色肅穆咱在兩邊,邊上牆上又掛著漕幫幫規。
什麼“不許欺師滅祖,不許藐視前人。等等之類。
潘明起將張震請到上前位置。讓人上了茶水:“久聞制憲大人正在忙於剿匪,不知今日尊步為何會來到無錫?,
“無錫也是本督治下,總要過來看一看的。況且本督早就聽說漕幫乃是天下第一大幫,自從就任江蘇巡撫以來,可一直未嘗前來拜訪,今日既然來到無錫,少不得要來看看大當家的張震一邊打著哈哈,一邊說道。
“制憲大人客氣了,漕幫不過是為朝廷效力,若是沒有朝廷,哪裡來的漕幫?”潘明起悄悄抬眼看了一下張震,卻看不出任何刷嚨
張震神色自若,還是一臉堆滿笑意:
“漕幫一怒京城動啊,如果得罪漕幫,就連皇上太后都沒有飯吃,這樣的威勢,又到哪裡去找?本督不過是個小小總督,若是得罪了大當家的,只怕一家老小都要餓死”。
“制憲大人玩笑,制憲大人玩笑。”
潘明起心裡頓時大驚,原本“漕幫一怒京城動,,不過是在那裡形容漕幫氣勢而已,說到底也就是句奉承話,可這話要是真的傳到皇帝耳朵裡,惹怒了皇帝的話,只怕漕幫當真就會一場災禍難以避免。
這位總督大人談笑自若,可真的摸不準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