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外祖母何必送我?”
司馬氏乃是漢時極有名的世族,子孫後代習天文周易之術。
每代輔佐皇帝,以記錄帝皇言行,著傳世之冊。
能被太夫人親口提出,可想而知應該是司馬氏親筆所書了。若太夫人所言非虛,這份禮就十分稀奇,便使傅明華有些為難了。
其中整個漢朝時,由司馬氏一脈親眼見證的漢時變遷,宮中皇帝、朝臣言行舉止,都在其中記錄有冊。
漢朝時出文武之治,綿延繁盛了一兩百年之久。若是司馬氏親筆手書,裡面便記錄過漢時幾位英明神武的先朝皇帝言論。
哪怕儲存至今,受不得翻閱,但是這書意義是不一般的。
這本傳記,就是送進宮中,嘉安帝怕是都會珍而重之的,崔氏卻送她。
“只不過是本書罷了。”
傅明華擰了眉峰,崔氏卻是神色淡定的模樣:“若是將來謝家繁衍昌盛,這些東西自然手到擒來。若是謝家子孫不肖,這些東西護也是護不住的。”
“謝家的存在,不比這書冊時間短。”太夫人握了傅明華的手,力道有些大:“能存世於至今,都是靠子孫後人一步一步守護而來的。”
她喘著氣,聲音一頓一停,十分急促:“若是謝家還在,拿得出七八百年的古書,將來自然能儲存千百年的物件。”
崔氏拉著她的手,殷切的望著傅明華看。
她是在等傅明華給她一個讓她能心安的答案。
“您又何必呢?”
傅明華反手將她手掌握住。事到如今,嘉安帝對世族的痛恨已經可見一斑,他開科舉,提撥新的人才。
可想而知輪到燕追時,他並不會做得比嘉安帝更壞。世族對皇權的約束已經越來越少,隨著寒門子弟的崛起,世族所擁有的優勢,遲早是會被瓜分蠶食的。
世家名門這樣的龐然大物,終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煙消雲散。
崔氏有些慌亂的想要將手抽回去,傅明華卻將她握得更緊了。
“您心裡應該比誰都清楚。”世家不會長存久安,無論將來坐上帝位的會是誰,無論那位椅子上流的是不是世家的血脈。
也許崔氏自己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卻抱著世家大族的尊嚴不肯放開。
第二百一十七章 秋後
也許這個世族的危機會是十數年,百來年,但崔氏所想的千秋萬代,怕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說句大逆不道的,朝代更迭,每代皇帝在登位之時,又何嘗想的不是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傳千萬年。
“你走吧。”
崔氏有些哆嗦的聲音響了起來,她轉過身,發出‘析析索索’的聲響,背對著傅明華,那頭花白的頭髮在燈光下顯得黯啞無光,有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四月的天氣已經不是那麼冷了,哪怕就是江洲,也該換上綢子了。這位太夫人卻十分畏寒,三層的撥步床還掛著厚厚的幔子。
她身體掩在錦被之中,語氣有些疲憊,不肯轉過身面對著傅明華。
“那您早些休息。”
崔氏閉了閉眼睛,聽著下人將她送了出去,她體貼的放輕了腳步,崔氏卻感覺不到熨帖,只是說不出的心寒。
大壽之後崔氏就病了。
嘉安帝怕是樂於見這位先帝時期所封的僅存於世的國太夫人逝世,謝家卻將她侍候得更精心了。
祝氏一連好幾天守在崔氏房中,連眼睛也不敢眯一下,幾天下來倒是神色憔悴,人都瘦了一圈,顯然是盡心盡力的。
傅明華的歸程定在了五月初六,再遲些走,路上都要熱起來了。
她的生辰在六月,回去晚了,怕是生辰都得在外過了。
也不知是不是崔太夫人身體硬朗,躺了半個月,她今日熬了過來。
傅明華走時,她拉了傅明華的手殷切交待,似是之前夜晚那場談話並沒有在她心裡留下心結一般。
謝家依舊是送了大批大批的禮,崔氏送傅明華離開時,由兩個兒媳扶著,臉上帶著微笑。
祝氏猶豫半晌,仍是上前來。
“元娘,我有話與你說。”
今日送傅明華的人中,並沒有謝氏在。
這回回江洲,謝氏似是知道傅明華不想見她,很少在她面前出現。她如今名義上算是一個‘死人’,自然是能見光的,所以這樣的場合她也不能出現。
“你母親沒來,你不要怪她。”
她輕聲的開口,不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