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了,可是我的家,在哪呢?”
鄭氏一門,早在當年太祖起事之時,便遭連累,父母親人俱都魂赴黃泉。
哪怕是後來有太祖百般的寵愛,可太后幼時的鄭府,卻始終很難恢復原樣了。
當年的鄭氏族人被屠殺殆盡,以致後來的鄭太后連個親人都找不到。
世人只見太祖當年打下的百年基業,贊太祖功勳,卻少有人知道太后內心的苦悶。
“我時時夢到幼時的情景,我的母親十分寵我,讓下人為我在院中制了一道鞦韆。每當我蕩起鞦韆時,飛得高了,能透過高高的院牆,看到外面的情景。我的母親擔憂我摔落下來,卻又不忍逆了我心意,所以每當我玩耍時,總是儘量盯著我看。她親眼見到了,才能放心。”
只是鄭太后的母親當時身為鄭府當家太太,每日要忙的事情也多,所以有時看著女兒時,便時常一面忙著正事,一面分神看著女兒。
“我夢到我的母親,夢裡坐著鞦韆,那魂兒彷彿都要飛了起來,回頭時依舊能看到母親無奈又寵我的神情。”
傅明華安靜的聽太后說話,只是緊緊握著她的手掌。
“後面長大了些便漸漸不再貪玩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再好奇。”她被困在一方閨閣裡,安靜學規矩,不時與貴女們來往玩耍,鞦韆再也不碰了。
可是與太祖成婚後,他十分細心,注意到了她院落中的那架鞦韆,仍是親自為她做了一架鞦韆,可是她玩耍的時間就不多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光
之後隨著太祖徵天下,她後來也跟著東奔西逃,吃過一些苦頭的。
就連當時的嘉安帝也是在戰亂的情況下出生。
立國之後,雖然入主中宮,有了安穩的生活,不用再四處奔波,卻也很難再找到當年的心境。
“從我院落的東廂房看出去,外面種了幾株杏樹,我出生之時,兄長親手種下的,春天一來便開滿了花,花落便結一樹的果子,我出嫁時,那杏樹已經長得很高了……”太后想到什麼便說什麼,“結出來的杏兒十分甘甜,我出嫁之後,哥哥時常摘來送我。”
她像是又要睡著了,嘴角邊露出淺淺的笑意,傅明華心裡一緊,連忙就道:“您說得我也一時有些嘴饞了。”
太后聽了這話,又睜開眼,眼中有些茫然,好半晌才似反應過來自己之前在說什麼一般:“可惜後來鄭家出事,樹也給人夷平了,‘當日鄭家今何在,不見人,只見墳。’這是當年隴西當地人傳唱的歌謠,事發之後,先帝帶我回去瞧過,鄭家只剩了我而已。後面再吃杏,便覺得都不是那個味兒。”她嘆了口氣,臉上露出少女一般的神情:“當初都說不該嫁他的。”她說起當年的這樁趣事,忍不住笑道:“我當時嫌先帝年歲比我大些,前頭又定了婚事,不願嫁,我父親做主,非要將我嫁過去,他偷偷見過我一回,還跟我哥哥說非我莫娶。”
憶及當年的事,太后笑著笑著,眼淚卻流出來了:“是不該嫁他的。”
傅明華心中沉甸甸的,不知該如何安慰太后才好。
難怪太后時常笑容淡淡,神情平靜,不見有什麼事特別歡喜,也不見有什麼事特別痛悲。
憶及先帝時,雖有感慨,可感情亦是內斂。
箇中酸苦,也唯有她自己來品。
她得到了深愛她的丈夫,得到了這天下至尊的富貴,卻也因為丈夫,而給家裡帶來了滅族之災。從太后話中看來,她的父母親人對她俱是寵愛有加,所以親人的逝世,對她來說,心中的感受自然可想而知。
旁人聽來都覺得難受,又更何況曾經受過這些打擊的太后自己。
“我其實想想當年,也是累了,無人可說啊,連想也不敢去想,夜裡不敢睡太深,怕夢到往昔的情況,不敢見父母兄長的臉,偏偏閻王爺又不來收我的命。”
傅明華眼中露出水光,太后瞧見了,愣了一下,笑道:“傻孩子,有什麼好難受的?我早就累了。”
說完這話,她又躺了一陣,眯著雙眼,似是睡著了一般,半晌又兀自驚醒,問道:“我驥兒呢?”
傅明華越發覺得不好,太后似是之前說了些什麼也忘了一般,她忍了心中感受,輕聲說道:“九弟年歲大了,如今課業繁忙,稍後便來瞧您。”太后聽了這話,眼中露出失望之色:“怕是我等不到了。”
之前一番說話,像是掏空了她身體所有的力氣,她臉色灰敗而難看,目光死氣沉沉。
“沒有的事!”
傅明華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