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除了可以大規模開發農業資源,還可以大力發展畜牧業,飼養牛、羊、豬、驢、馬等家畜和雞、鴨、鵝等家禽。而且印度的海岸線漫長,也可以大規模開發海洋漁業。印度內陸地區擁有大量的江河湖泊以及溼地、水塘,可以開發淡水養殖業。
當然,由於氣溫高、蒸發強、降水過於集中、有明顯的乾季及降水變率大等自然條件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
而且這個時代的印度土地分配極端不合理,封建、半封建的生產關係對農業生產起著十分不利的阻滯作用。廣大小農、自耕農基本上還是靠天種地,因為沒有足夠的農業基礎設施,使得印度地區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即便如此,印度地區豐富的農、林、漁、牧資源,和大明中原相比,除了江南的部分地區還勉強和印度相提並論,其他地區的條件根本無法和印度相比。
遠東公司佔據印度以後,也將會投入大量的資源,逐步在印度地區進行大規模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農、林、漁、牧產業,把印度建設成遠東又一個糧倉。
反正印度就是一個寶地,遠東既然來了,那絕對是不可能離開的。這樣一個優越的氣候及地理條件,後世卻被阿三弄得一塌糊塗。
印度耕地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雖然土地總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其耕地面積卻比中國略高。
然而印度的稻米和小麥產量低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稻米和小麥產量比印度高出40%左右。印度的水果蔬菜產量也次於中國,位於世界第二,中國水果產量卻是印度產量的三倍。印度的水田耕作面積每年都高於中國,但中國的產量卻大大高於印度。甚至在印度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的棉花生產方面,中國的原棉產量也比印度高出40%。
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釋出的全球飢餓指數,2012年印度飢餓指數排在全球第15位,比辛巴威、烏干達等一大批飢餓的非洲國家得分還要高,甚至比印象中饑荒頻發的朝鮮還要高出13個身位。
飢餓的印度卻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過1000萬噸,佔據1/4強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場。印度也是小麥淨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與此同時,“肥胖”的中國卻是世界第一大米進口國和主要的小麥進口國。
擁有如此得天獨厚氣候條件和農業資源,而且印度的耕地全部處在熱帶地區,一年兩熟三熟,甚至有的地區是四熟。可種植於貧瘠的、不受灌溉的土地上美國的小麥,產量也和印度小麥產量相當。也不知道印度是怎麼經營農業的,生產效率居然如此低下。(未完待續。)
第八百七十八章缽滿盆滿
這個時代大明境內的人口壓力極大,各種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人口的暴增,使得大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很高,雖然地域廣闊,但資源分配極不合理,一旦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必然會引起社會的餓極大動盪。
當然,這也是華夏中原歷代王朝的晚期,都無法迴避的怪圈。
想要解決大明目前的困境,移民是最好的辦法,大規模的向東北、外東北、南洋各島、印度等地移民,不但能緩解中原地區的人口壓力,還能在印度地區開闢一個新的農林漁牧的生產基地,能從根本上解決遠東公司的糧食缺口。
就算現代社會的中國,糧食危機也是經常出現,儘管相關部門稱中國連續九年增產,不存在糧食危機。但事實勝於雄辯。作為傳統農業大國,中國竟然成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以及全球第二大大米和小麥進口國。尤其是大米作為中國人的主食,一旦大米產量不足,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中國卻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是全球第二大的大米進口國和第二大的小麥進口國。如此大規模的糧食進口,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糧食也是戰爭儲備的一部分,在世界安全環境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值得所有人警醒。
加爾各答遠東印度戰區司令部,一艘飛艇緩緩的降落了下來,喬海鵬和林華等人從飛艇吊艙跳了下來。早已等候在這裡的李玉坤迎上來,握住喬海鵬的手,使勁的搖了搖道:“老喬,你可算是回來……”
喬海鵬笑著道:“老李,這段時間辛苦了。”
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突然問道:“對了,我們再孟加拉的收穫怎麼樣?”
李玉坤聽了哈哈大笑道:“你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