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來。
鏡頭慢慢的推過去,在對面幾個人的臉上一一掃過,平日裡沉默如山的李明,此時已經有點讓人認不出來了,雙眼充滿著血絲,眼神滿是疲憊,頭髮也很久沒有打理了,顯得非常的凌亂。一套破舊臃腫的棉衣,身上、臉上和頭髮上盡是一層黃土。
那個曾經執掌數萬遠東虎賁,血洗南洋,橫掃遼東,屠戮草原的遠東次帥,當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如今畫面中的他,卻有點兒紅軍北上長征,剛剛到達陝北時的風采。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都是一頭灰頭土臉的樣子,就像來到了當年的延安。
馬慶現在更像一個在大山裡呆了多年的鄉村民辦教師。宋濤笑的最燦爛,依舊是混不吝的樣子,現在那個熊樣,就是一個鄉痞二流子的做派。沉穩內斂的周林,滿臉微笑,依然沒有絲毫官威,像極了當年下放到農村,被關進牛棚的知識分子。
呂永仁的氣質變化最大,原本低調羞澀的宅男,如今已經蛻變成了一個活脫脫的鄉鎮幹部,好似焦裕祿附體。林菁華倒是沒什麼變化,滿臉憨笑的往那一站,馬上就能讓人聯想起土裡刨食了多年的貧下中農,就算給他穿一套阿瑪尼西裝,也脫不去他身上那股子濃濃的鄉土氣息。
幾個人靜靜的站在那裡,好似用笨刀鈍斧簡單劈鑿出的幾個粗糙的雕像,竟然表現出了一股極其強烈的畫面感,讓人感受到一股安靜的力量。
觀看片子的一些沒有參加考察組的常委和委員,看到這裡的時候,頓時泛起一陣酸楚,心也好像被狠狠的揪了一下似的。
這個鏡頭很真實,當時一名拿著攝像機的宣教部員工,隨考察組一同來到了呂梁山根據地。當飛艇緩緩降落的瞬間,他看到了李明他們站在那裡迎接考察組的到來,當時的情景,讓他內心震顫。
於是他下意識的拿起攝像機,拍下了這組珍貴的鏡頭,沒有一絲的藝術加工,畫面也沒有經過處理。但是幾個人站在那裡,周圍塵土飛揚,入目都是黏稠的黃色,那一派空曠遼遠的景緻,卻極具視覺衝擊力。
李明他們也不是故意打扮成這個樣子,這裡的條件確實非常艱苦。就算你天天不停的打理自己,可一會兒的功夫,就又變成了灰頭土臉。久而久之,幾個都不怎麼勤快的大男人,乾脆也懶得拾掇自己了。
隨著紀錄片的不斷播放,用平白樸實的畫面,緩緩的講述著根據地的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也讓觀看的眾人深陷其中。
片中沒有刻意煽情的畫面,也沒有矯揉造作的渲染。更多的是展現李明他們一幫人,在極其艱苦的環境裡,帶領大家克服各種困難,依靠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的努力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把原本荒涼偏僻的呂梁山建設成了流民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李明剛到根據地的時候,發現這裡的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於是他就讓呂永仁用相機和攝錄機將根據地的原生態,都一一拍攝了下來。而且在根據地最艱苦的建設初期,呂永仁手中的攝錄機和相機,也在不斷記錄下了根據地建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跟隨考察組的那名宣教部的員工,也把這些資源複製了帶回瀋陽,在製作紀錄片的時候,這些資料都成了片子創作的素材。在那名宣教部員工在根據地期間拍攝的資料,經過精心的編輯,終於製作出了這部急劇感染力的片子。
當整部紀錄片播放完畢以後,高建國、王和等董事局委員會所有的常委和委員都站了起來,對這部紀錄片報以熱烈的掌聲。(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四章宣傳
“呂梁山”這部紀錄片播放完了,公司董事局委員會的所有常委和委員,依然感覺有些意猶未盡。不得不說,雖然這部紀錄片從頭至尾,大都是採用平白樸實的敘述方式,並沒有刻意的去渲染氣氛,但大家的內心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
片中充滿了濃濃的正能量,極具感染力,每一個觀看的人都深受觸動。
呂梁山根據地雖然條件艱苦,但根據地的廣大員工和流民,卻都懷著飽滿的激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大家以苦為樂,克服了重重的困難,踏踏實實的埋頭苦幹,在呂梁山的一片荒山野嶺之中,逐步將根據地發展壯大了起來。
李明做為呂梁山根據地的帶頭人,不但提出了“以我做起,艱苦奮鬥”的口號,他還以身作則,始終工作在第一線,為根據地所有的管理幹部做出了表率。根據地的領導幹部,都以這句口號做為自己的座右銘,嚴格的要求自己。
高建國轉過頭,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