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並不十分普及的時期,首先將時代所賦予的戰爭條件加以整合和合理配置。
未來山西遊擊支隊採用的方陣,也是以大量的長矛兵和部分火槍兵組成,步兵方陣為核心,穩步推進或固守陣地,而以火繩槍和火炮為主要遠端打擊力量。
將來還會加強騎兵部隊,作為預備隊安排在兩翼和側後,隨時應對敵方的包抄兵力。這樣的陣型,充分發揮火力打擊力量,依靠兵種之間的相互配合,達到一種戰場上的互補和戰鬥力加成。
每個長矛方陣還配備了少量的刀盾兵,做為獨立的預備隊存在。既可以做為防守時長矛方陣的防護屏障,也可以在攻城巷戰時,舉起方盾擋在進攻部隊的最前面。
也可以扔掉方盾,拔出他們背後的大砍刀,做為進攻部隊的主力突擊力量,而且在步兵方陣發生崩潰的時候,刀盾兵也會成為預備隊,穩定步兵方陣的陣線。所以山西遊擊支隊的刀盾手,必須從流民中挑選出身高體壯,而且會兩下子人來擔任。
雖然隨著技術和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西班牙方陣密集的隊形漸漸變得不合時宜,由於火器威力和精度的不斷增加,在火炮的打擊下,長矛兵要維持密集陣型需要付出很大的傷亡,而方陣本身機動性和靈活性差的弱點也逐漸暴露無遺。
尤其是在三十年戰爭中,“北方雄獅”古斯塔夫創造的新型線式戰術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極大的震懾了歐洲諸國,西班牙方陣也逐漸開始沒落。
但遠東對山西遊擊支隊的戰術要求並不高,畢竟只是在大明地區。主要對付的是大明地方官兵和地主武裝,平時只是攻佔個縣城,破個地主的圍子什麼的。遇到大明最強的邊軍,也能頂一頂就可以了。
遠東也不指望把所有的流民都訓練出精銳,每支遊擊支隊只要能有幾千名經過嚴格訓練,能打硬仗的精銳主力部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