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2部分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日本幾百年的“家職化”社會結構,讓武士、神官、工匠、商人、農民諸種職業無不世襲,社會等級劃分的僵硬化固定化不但為中國曆朝所無,連歐洲中世紀也望塵莫及。

也就是說,你老子是農民,那你和你的後代,世世代代也只能是苦逼的農民。一代代的傳承下去,永無出頭之日,使得日本人直到今天,也都習慣於服從、認命。所以性格也更加的堅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日本,農業生產水平低下,國內還是多山環境,耕地不多,糧食產量之少,甚至不足以供應全國人吃飽,一般百姓要保證不餓死,除了撈海產,就算豐年也要上山挖野菜。

這個時代的日本,六公四民的稅收規格,也就是產出糧食60%歸政府,40%歸自己已經成了常態,這還沒算地主的那一份地租。有時候,狠心的領主會把稅額訂到七公三民,甚至八公二民。若是在中國,早特麼烽煙遍地,流民四起了。可是在日本,卻是千餘年的常態。

在上古的時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飯和午飯兩頓飯的習慣,早上到下午要幹活,所以一定要吃飯保持體力,晚上是休息時間,加上那時候人們沒多少娛樂,只要早早睡覺肚子就不餓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頓飯的糧食。這樣的習慣不光農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幾乎成了全國不成文的規矩,全國上下都在執行不吃晚飯的習慣。

戰國時代的日本人忠實執行著禪宗“不妄食”的教規,正餐之外很少吃東西,當然也是沒條件吃。即便再有錢,正餐時吃的魚也只是夠一餐吃的,真正的高階魚和大魚,只有在婚禮和過年之類的慶典活動時才吃的到。

而種子島敢死軍訓練基地,雖然伙食標準在遠東軍中已經屬於最低的水平了,但對這些常年吃不飽飯的苦逼流浪武士來說,那實在是太幸福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六章日本(十)

這些苦逼的流浪武士到了種子島訓練基地以後,才知道什麼是吃飽的滋味。雖然公司目前正值非常時期,對種子島敢死軍訓練基地的伙食標準一降再降,最後已經降到了每日三餐和流民差不多的水準。

早飯玉米糊糊粥和幾個土豆,午飯是玉米糊糊粥和幾個玉米麵餅子,晚飯還是玉米糊糊粥和幾個地瓜,副食就更簡單了,每頓只有幾條鮮蘿蔔。

每天那麼大的訓練量,卻只有如此寒酸的伙食,連軍委會後勤部的人,都感覺有些於心不忍。後來增加了一些標準,那就是為參訓的敢死軍新兵,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每人能分到一份鯨肉罐頭。

可是沒想到的是,就算這樣的伙食,卻令訓練基地的新訓敢死軍武士們,敢動的淚流滿面。主家太尼瑪闊氣了,每天居然供他們三頓飯,每頓飯還給那麼大的量。

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吃過幾頓飽飯,沒想到到了這裡,居然頓頓能吃飽。而且每月還能分到一份葷菜,那可是貴族大名才能吃到的東西。

古代日本貴族們聚餐,每人面前一份飯菜,自己吃自己的。即使是他們口中宮廷宴會的豪華大餐,也就是一尾魚,一盤醃菜,一小碟煮菜,一碗米飯和一瓶小酒。這個標準大概連中國一個七品文官的伙食標準都到不了。

唯一的葷菜就是那條魚,魚的數目不能增加,那麼就儘量選些名貴的魚來烹調。醃菜也

是必須要上的,那麼蘿蔔就只取一條蘿蔔中間最好的兩片,切薄了再刻上花。煮物也是不能

變的,那麼挑選野菜的時候也要選比較稀有的。

日本菜怎麼做也就是這點花樣,想在本著清淡第一的味道上下功夫是很難了。既然味道和菜色數量上能做的都有限,於是宴會的主要逐漸轉向了餐具和食桌,以及器具上務求精美,這樣至少讓吃飯的人能吃的舒服點。

和中國人的商人氣質不同,日本人有著濃郁的匠人氣質,雖然做事認真,注重細節,但有時候總是在小地方務求精細,在不該下功夫的地方下功夫,最後做出來的經常是些買櫝還珠的事。但日本人卻依然樂此不疲,可能這也是他們民族的優點吧。

日本的貴族尚且如此,就別說一幫苦逼流浪武士了,他們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日子啊,雖然敢死軍訓練基地的訓練極其殘酷,大多數人還是挺了過來。

而且他們不知道的是,軍委會高建國等人,還為敢死軍基地的伙食標準擔心過,生怕這樣低劣的伙食標準,影響了這些新訓日本敢死軍計程車氣,再耽誤了訓練基地的訓練。

幾個月的訓練結束了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