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趁著這段時間,他也想私下對一些還在猶豫的委員做工作。”
李明點了點頭道:“大家現在都比較慎重,畢竟這關係到公司未來發展的一件大事。現在整個大明北方遍地流民,就算是公司進行總動員,啟動應急預案,拿出全部的戰略儲備糧食,也救不了這麼多的災民,就算滿足接收流民所需的物資,能支撐一兩年就不錯了。
我認為僅僅依靠公司的戰略儲備是不夠的,絕對不能僅靠公司的戰略儲備,如果動用了公司的戰略儲備物資,一旦遼東地區也遭災,那公司可就真的要傷筋動骨了。還要想別的辦法,爭取弄到更多的糧食。所以我和老周,昨天在一起弄了個計劃,這個計劃還只是個大致方向,很多地方並不完善,你先看看吧。”
他說完就拿出了一摞檔案,遞給了對方。高建國皺著眉頭接過了檔案,然後一頁一頁的翻看了起來,越看臉上的笑意就越多。
“哈哈……你們還真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在公司董事局委員會的會議上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那只是我臨時的一個想法,和你們的這個計劃相比,雖然思路差不多,但你們這個計劃已經成熟了,完善了很多的細節。來……我們繼續,爭取在我回去之前,把這個計劃弄出來,在接下來的董事局委會的會議上正式提交上去。”
大明山東沿海,公司情報部在清河鐵門關入海口建立的流民收攏點,已經聚集了大量來自山東、河北等地的流民。今年山東各地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和山陝一樣,也是赤地千里,餓殍遍地。
王和他們的飛艇在附近海域公司的船隊降落,坐上了運送流民的內河機帆船,趕到了沿海的流民收攏點。
雖然心裡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王和還是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其他委員也都是目瞪口呆,流民收攏點的景象已經徹底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他們坐上內河機帆船沿著清河一路西進,沿途的景象更是在他們的心裡掀起了滔天巨浪。實在是太慘了,到處都是一副末日的景象,宛如地獄一般。
來自現代社會的人,對自然災害的認知,多少還停留在以前電視裡播出的新聞報道,或是報紙書籍裡的字裡行間。當他們設身處地的呆在災區,親身感受這裡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才真的理解這個時代的災荒之年。
這個時代,農業生產水平非常低,一旦遭遇自然災害,馬上就會引起一次大的災荒。農民的土地如果沒有了收成,僅憑家裡不多的餘糧,根本無法熬過這個冬天,留在家裡除了餓死,幾乎沒有任何活路,所以大批的流民逃離了自己的家園。
以往個別府縣遭了災,他們還能跑到沒遭災的府縣找點活路,但是這次旱災的範圍是在太廣了,流民們離開了家鄉才發現,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一副赤地千里的景象。
遠東公司派出了大批的內河機帆船沿著土河、商河、清河等水道,深入山東內陸收攏了大批的流民。沿海地區的幾個流民收攏點,更是聚集了無數的災民。(未完待續。)
第七百零七章崇禎大旱(八)
除了王和他們這一組,在河北、南直隸(江蘇)考察的兩組委員,也同樣深受觸動。作為現代人,他們根本無法接受著一切,很多委員的情緒都有些崩潰了。
考察僅進行了兩天,幾個考察組就相繼離開了大明各地的災區,紛紛回到了遼東。但是大家的心裡依然無法平靜,那一幕幕悽慘的景象,在他們的心裡已經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大家的情緒都極其低落。
又過了一天,高建國帶領的考察小組,也從河南趕回了遼東。遠東公司董事局委員會的會議再次召開,會議剛一開始,會議室裡就瀰漫著一股極為沉重的氣氛。
王和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透過這兩天在大明各地的考察,我想大家的心情都不怎麼平靜。是啊,我這幾天只要是一想起這兩天看到的情景,心情就會非常低落。我原以為我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幾年了,自認為對這個時代已經非常瞭解,可是這兩天還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只有置身其中,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人間慘劇,我想你們現在都應該深有感觸,大家也談談你們的想法吧。”
還沒等大家發表看法呢,高建國就一擺手,他身後的幾個工作人員,每人捧著一摞檔案,然後分發給參加會議的各位常委和委員。
“這是我這幾天,在河南與李明和周比利共同研究的一個計劃,請大家看一下,這也是我和李明共同提交的建議,主要就是為了應對崇禎大旱期間,我們軍委會準備執行的計劃。大家在大明考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