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是一場狂風暴雨。
草原上所有人的命運也會隨之改變,佔草原絕大多數的苦逼牧民,都將擁有自己的家庭草場和羊群,而那些王公貴族的結局將會是非常悲慘的。(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三章遊牧中隊
如今整個遼河套都是遠東的草場,遼河兩岸也有大片的軍馬場,目前遠東還沒有培養起自己的戰馬和馭馬的譜系,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可遠東現在並不缺馬。
雖然都是蒙古馬,但也能滿足遠東公司目前的戰略需要。廣袤的北方,是無盡的沙漠、草場、戈壁和雪原。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而且速度慢、越障能力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它卻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戰馬,而且能適應北方的高寒荒漠、戈壁雪原極為惡劣的氣候。
歐洲等國,面積小,戰馬活動不遠,因此對耐力沒有特別要求。然而北方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卻非常大,這麼大的面積,軍隊不打仗,光從一方調動到另一方,可能就長達萬里,沒有耐力馬早就死了,因此耐力是決定性因素。
如果騎著高頭大馬,從呼倫湖打到匈牙利,那會是什麼局面?肯定是打不到,就連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馬也沒有勁衝鋒了。
要在廣闊的空間裡作戰,蒙古馬是最優秀的。歷史上只有蒙古草原的部族,匈奴、突厥西遷,從未有歐洲人東遷。匈奴、突厥西遷後,打得歐洲軍隊稀里嘩啦,優勢也在馬上,能長途奔襲,包圍穿插,繞道側擊,歐洲的大馬就做不到。
歐洲高頭大馬的有效活動半徑小,如果長途作戰,一個星期找不到好料,那此高頭大馬就會趴下。蒙古馬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不但耐粗料,還能適應艱苦的補給條件。歐洲馬吃料講究,三五匹還可以,千把匹維持起來成本就昂貴,幾萬幾十萬頭根本養不起。
遠東公司的北上計劃極為龐大,一旦實施佔線就會延綿萬餘里,所以目前蒙古馬正好符合遠東的需要。現在遼河兩岸遍佈著遠東的軍馬場,大批的蒙古破落戶被安置這裡,幫助遠東照料這些蒙古馬。
經過數次戰役所繳獲的蒙古馬,再加上這兩年來,不斷與被北方草原的各大部落進行大宗的交易,使得遠東的蒙古馬已經達到了幾十萬匹。遠東對牧民的需求非常大,現在只能依靠大明的移民在牧場幫忙,他們種地或許是一把好手,但伺候牛羊馬匹就顯得有些勉強了。
尤其是軍馬場,馴馬那可是一項技術活,還要有耐心,吃得了苦才行。草原上的蒙古人被喻為是馬背上的民族,男女老少個個都是好騎手,五歲以後都在馬上生活。
而馴馬則是牧民最重要工作,不但辛苦,要付出很多代價和情感。馴馬時經常被馬踢、咬、摔倒,但牧民並不責怪,越是難馴的馬他們就認為這馬有出息。馴好的馬不僅要有很強的戰鬥力,還能按主人的批示做很多事情,成為牧民和騎兵的好幫手。
遠東北上草原剿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馬賊沒抓到多少,但是草原上的小部落和苦逼破落戶,倒是弄回來十幾萬,總算是滿足了遠東各大牧場和軍馬場的需要。這些蒙古牧民男女老少都有,他們在遠東呆了幾天,也逐漸的安定了下來。
這些窮苦的牧民,被打散了重新編制到一個個遊牧中隊,換下了身上那套油花花、髒兮兮的長袍,穿上了一套遠東統一發放的卡其色制式牛仔布服裝,每人腰間繫了一條牛皮腰帶,左右挎著一個海參崴木器廠生產的木質水壺,以及一個斜挎包。
頭上還配了一頂奔尼帽,腳上穿的是帆布皮底的靴子。另外還有口罩手套等各種勞保用品,以及一個帆布的背囊,裡面裝著的是鋪蓋以及各種隨身的生活用品。
雖然遠東控制區蒙古牧民的標準配備,和漢族移民相比要寒酸得多,但是這些苦逼的破落戶哪見過這些精貴的東西,一個個都把這些東西當成了寶貝。而且他們每天還都能有三頓飽飯,雖然每餐只是兩個粗麵的玉米餅子和菜湯、鹹菜,但還是讓這些蒙古窮苦牧民有種被幸福砸中的感覺。
在草原上過了這麼多年飢寒交迫的日子,這樣的日子,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遠東的各大軍馬場和牧場的工作極為繁重,基本都是從天色矇矇亮,一直忙到天黑,其中的辛勞可想而知。可是這些新歸附的蒙古牧民,以前一直就是這麼過來的,比這辛苦的日子都是家常便飯,而且還吃不飽。
遠東牧場和軍馬場的工作,採用的分配包乾的方法,就是每個中隊要按照規定飼養照料一定數量的牛羊和馬匹,如果牛羊和馬匹出了問題,這個中隊的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