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吵醒,只見陳瀟端著一個大碗,碗中香味飄揚,一下子勾起了趙普的食yù。
“趙大人,兄弟們都跟呂大人出去了,在下、在下不會煮飯,只好給大人nòng點方便的湯麵,還請大人將就一餐。”
“香、香。”趙普忍不住說道:“這個就好,這個就好。”
趙普接過來,碗中除了湯麵之後,還有不少ròu丁和ròu絲,又有一個滷水jī蛋,陳瀟有點尷尬說道:“這是急行軍時吃得東西,還請大人不要嫌棄。”
趙普暗中吃驚,想不到均州軍竟然能夠吃得這麼好,聽他的口氣想必駐軍時吃得更好,湯麵不知道加了什麼調料,反正趙普一口氣把這一大碗吃完,滿意的摸了摸肚皮。
陳瀟伺候趙普吃完湯麵,然後又告辭而去,趙普早已被《石頭記》吸引,也不理會陳瀟,只是一個人看書,沉mí其中。
這樣一直到了第二天晚上,滿臉疲倦的均州軍左路總管呂武才過來見趙普:“趙大人,這些天辛苦你了,明天大人就可以回去了。”
“啊,”趙普差點叫了起來,他這兩天沉mí於《石頭記》之中,被那些充滿靈氣、飄逸的言語所mí惑,想不到竟然到了期限。
而這兩天來,叫做陳瀟的小兵伺候周到,均州軍每天都給自己換著口味,都是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現在竟然說時間到了,他倒有幾分不情願的感覺。
這兩天裡,陳瀟不用想勾心鬥角之事。不用想錢財俗氣之事,他竟然過得從來沒有如斯的輕鬆。
“屆時陳瀟會親自護送大人回府,這兩天怠慢之處,還請大人諒解。”呂武的聲音有點疲倦,嗓子有些嘶啞:“還請大人為了朝廷大義,儘量不要和韃子合作。”
趙普遲疑片刻,深吸了一口氣,問道:“有句話老夫不知道當問還是不當問。”
呂武笑了笑,道:“趙大人請吩咐。”
“不敢,”趙普連忙擺手,道:“老夫斗膽問一句,你們真是均州軍嗎?大宋還有希望嗎?”
“第一,我們真是均州軍,均州軍軍頭張貴張大人此時正在右路和張弘範糾纏。”呂武老實說道:“第二,大宋還有希望。”
“常州、臨安將是埋沒韃子屍體的地方,文天祥文大人、邊居誼邊大人、劉師勇劉大人、姚聽大人、陳炤大人等數十名文武將領都已集中在常州。”
“眾人都抱有必死之心,誓於常州共存亡,大宋,將近三百年國祚哪裡是北方蠻子可以比擬,尚且還有廬州的夏大人、揚州的李大人,他們已經收復兩淮,整軍南下,我相信大宋一定還有希望。”
多年之後,趙衢好奇的問父親當年為何突然改變主意,暗中支援困守常州的宋軍,趙普捋了捋蒼白鬍子,故作神秘不作回答。若干年,趙普死後留下了一本野史,上面有一句話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
被均州軍挾持的那兩天,竟然是老夫這輩子過得最輕鬆的兩天。
第八十一章 短兵相接(1)
第八十一章 短兵相接(1)
連續不斷的sāo擾,縱使向來穩重的張弘範也變得有幾分煩躁,更不用沒有什麼耐心的塔出,要不是張弘範壓制,他早已率領騎兵不知道殺到哪裡去了。
只是南下獨松關的道路不好走,道路兩旁又以樹林較多,塔出縱使有心也無力,宋軍的辦法很簡單,但卻非常有用,由於道路的限制不能出動大部隊,宋軍先是偷襲斷後的騎兵,然後堵住道路和韃子拼兵力。
塔出非常不高興,自己雖然損失不大,至少也能和宋軍以一換一,但如此下去,士氣不振,塔出哪裡能夠高興得起來,再說自己兵力有限,又是客軍作戰,死一個就少一個,這些天由於宋軍的襲擊,蒙古騎兵的傷亡達到了三千之眾。
張弘範只好命令將士加快行軍步伐,這樣一來那些降軍也只好讓他們吃飽喝足,然後多派兵力壓制,讓他們加快行軍,情況才算好轉。
“據探子回報,此地離獨松關也不過是兩天路程,”張弘範說出這句話時感覺鬆了一口氣,道:“還請塔出將軍再忍耐兩天,到了獨松關,我軍安營立寨,宋軍自然無計可用。”
“再說宋軍也沒能佔到便宜,塔出將軍抵抗宋軍襲擊,是為朝廷立了大功,張某必不吝筆墨,為將軍請功。”
張弘範很會說話,也很會做人,這兩句話就把塔出哄得心裡熱乎乎,說實在話騎兵的傷亡不算大,但無奈折騰的是士氣,如此三番,就算是善於征戰的蒙古騎兵也覺得無可奈何。
“多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