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的臘八粥也是好的,用得材料也差不多,可相比起來,怎麼這鍋裡的格外軟糯,丁嬤嬤可有什麼秘訣?”

丁嬤嬤笑容裡帶著幾分自得,“秘訣就是個火候,同樣是泡,紅棗跟桂圓以及花生浸泡的時候都不一樣,往鍋裡放的時候也講究個先後順序,另外出鍋往外盛也不能太早或太晚,早了糯米不軟和,晚了的話花生太爛,沒嚼勁兒……”

冬雪“哧哧”地笑,“嬤嬤哪是熬粥,簡直比繡花都精細。”

幾人嘻嘻哈哈笑。

說話間,宮裡賞賜的臘八粥也下來了,威遠侯府以及三舅家也各自遣人送來了臘八粥。

冬雪上來了孩子氣,把幾樣粥用相同的瓷碗盛了,讓大家品鑑,要評出個一二三來,看看到底誰家的粥最好吃。

結果還是丁嬤嬤熬得粥最好,而宮裡賞賜的雖然加了珍珠米、玉蘭片,口味卻實在算不得上乘。

這一下倒引起冬雪做飯的興趣。

丁嬤嬤倒不藏著掖著,做飯時准許冬雪在旁邊觀摩。冬雪人機靈腦子也好使,把丁嬤嬤炒菜的用料、火候、和下鍋順序記了十足十,便用同樣的料也試著做一盤。

兩盤菜同時端上來,由易楚跟富嬤嬤和冬雨她們評判。

只可惜,冬雪學了個表面卻沒學到實質,每次都落敗,卻是屢敗屢戰樂此不疲。

過了臘八節,年味就漸漸濃了。俞樺早早備了年節禮,待易楚過目後,一一送了出去。這次除去往常的三家外,還特地給曉望街吳嬸子家送了一份。

沒想到轉天,吳大哥親自駕了牛車送了吳大嬸過來,同來的還有吳大嫂跟柳葉。

易楚喜出望外,不迭聲地嚷,“快請,快請,”又披了斗篷親自往外迎接。

前一天剛落了雪,地上還有些溼滑,富嬤嬤怎敢讓她多走,與冬雪死命攔著不讓,只肯叫她站在院子裡等著。

吳家三人是頭一遭進大戶人家的府邸,一路行來只覺得眼不夠使似的,看見假山也驚歎,看到竹橋也稀奇,又看著往來穿梭的丫鬟婆子個個穿著體面打扮齊整,心裡更是吃驚。

吳嫂子跟柳葉年輕麵皮兒薄不敢作聲,吳嬸子卻不住嘴地問:“府裡這麼大,得有好幾十間屋子吧?住了多少人?”

引著她們進來的是個未留頭的小丫鬟,笑嘻嘻地回答:“府裡有大小八個院落,共二百多間屋子,要是加上圍牆隔開的那半,得有四百間。人倒是不多,外院的護院跟小廝我不清楚,內院裡伺候夫人的有二十四人,廚房裡八人,針線房六人,還有管燈油火燭灑掃種植的,共六七十個。”

吳嬸子驚得張大了嘴巴半天沒合攏。她知道易楚現下是富貴了,卻沒想到會是這樣潑天的富貴,單伺候她的就二十四個,怕是王母娘娘也不過如此了。

行至瀚如院,冬晴打發了小丫鬟,將人讓了進去。

吳大嬸一眼就看到了易楚,披著大紅羽緞的斗篷,帽沿鑲著雪白的毛皮,將整個臉都包在裡面。她的左右各扶著一個大丫鬟,身後站了兩個婆子,廊下的夾板門簾前另有兩個小丫鬟……

易楚上前走了幾步,笑著挽了吳大嬸的胳膊,“這麼冷的天勞嬸子跑一趟,真是對不住,”又跟吳大嬸與柳葉打招呼,“嫂子怎麼不帶全哥兒來,柳葉什麼時候來了京都?”

吳大嬸被這一路的氣派駭著,只覺得被易楚扶住的胳膊僵硬,想抽卻抽不出來,吳嫂子跟柳葉也侷促得說不出話。

直到進了偏廳,易楚讓人上茶端來點心,將身邊眾人都打發走,吳嫂子才回過神來,笑道:“全哥兒本是吵著要來,聽說小叔要去冰上打魚又跟著去了……柳葉來了一個月了,家裡事兒太多,我娘說讓她在京都過年。”言語間有些晦澀,很顯然是家裡有醜事不好對外說。

易楚便不多問,笑盈盈地讓著大家吃點心。

因是街坊來,易楚特地叫人換了大盤子,將各式點心擺得滿滿的。

三人俱都嚐了兩塊,吳嬸子扳著手指頭道:“先頭你託我的事兒,我打聽了幾家,有兩家看著還行。一家是保定那邊過來開油坊的,姓張,家裡就老倆口帶個閨女,閨女年紀不小了,過了年整十九,模樣一般性子倒好,就是行事潑辣點兒,不過要不這樣,家裡油坊也開不下去,早被人欺負了……另一家是京都本地人,離著曉望街不遠,不知道你認識不認識,名字叫錢富貴的那家的三閨女,虛歲十八,不過生日小,臘月頭上的生日,滿打滿算剛十六。張家閨女想見見人再決定,錢家沒提相看的事兒,但提出要十六兩銀子的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