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漢民產業下的從屬,朝鮮王國的官府和衙役對他們也是忌憚三分,更是顯現出來了他們的與眾不同。
這些人為了凸顯出自己和其他朝鮮人的不同,他們即便是在家也是不說朝鮮語,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是學漢語,和漢民一樣的打扮,事實上,這樣下去,到了第二代的時候,你根本看不出來這些人和漢民有什麼不同。
江峰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其實只不過要給支援自己的中堅力量更多的利益,把他們更加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誰想到會有這樣的連鎖反應,居然會大量的漢化各種朝鮮人,這樣也好,總歸是增加自己人口的一個方法,而且大大的穩固自己朝鮮的統治。
華州的尼德蘭人也就是白人現在接近兩千人,他們絕大部分的生活都要超過普通漢民,而且在這次的開辦工坊和店鋪過程中,這些人本就是在歐洲的重商主義環境薰陶,反應的快得利也是最多,現在這些人幾乎是人人一口流利的官話,也就是外形太特別了。
現在的朝鮮王室已經是被這種越來越好的生活迷惑住了,他們在安心的享受,他們在漢城和朝鮮北方的一些城市還有發號施令的權力,他們這樣就已經是很滿足了,他們沒有想到朝鮮王國這個小朝廷的統治基礎已經是被江峰腐蝕的千瘡百孔,就連他的人民都在不斷的轉化。
在朝鮮北部,也有著類似的情況,大明冒險商人們控制著大批的礦藏,使用大批的勞力在工作,北方的法律極為的嚴酷,懲罰都已經是簡單之極,剝奪為民的權利,直接官賣為奴,這些奴隸直接就是被江家軍販賣出去。
要是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那就只有儘快的把自己變得接近漢民,這樣才可以受到種種的優待。
對於把農具之類和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包給私人,華州的太守劉順還是有些不理解,他覺得現在事事用錢,為什麼還要把得利的東西讓出去,江峰的回答很簡單:
“將來我肯定會賺的更多!”
第三百七十七章 民衛第三十三
在的漢城以南,完全都是漢民的天下了,除了那些幫人之外,幾乎看不到原本的土著居民。
這裡就是江峰系統的民政核心華州,這裡有對江峰最忠心耿耿的民眾和軍屬,現在軍糧供應和各種物資的供應,已經是漸漸的從這裡收取和採購。華州太守府,實際上還是按照大明知府衙門的設定。
不過關於民戶的劃分,還是一切從簡的按照民衛的劃分當作自然的區域來進行管理,也就是所謂的五十五民衛,當然了現在的人口已經是達到了將近六十萬,所以有一百二十衛,已經是相對的繁瑣。
劉順又是裁撤了民衛,設立鎮,十民衛為一鎮,一切按照民衛的官銜制度管理。不過居民們已經是習慣了某某衛,某某衛的稱呼,已經是某些地點的稱呼了。
在民衛的腹地,第三十三衛就是設立在這裡,不過周圍的居民對於這個民衛總是有所防備和隔閡。
江峰民衛的居民大都是陳聾子和劉十三變亂的時候,從山東裹挾或者是欺騙過來的流民安置下來,雖然從前不認識,可是大家畢竟都是山東一省的民眾,彼此之間還是有些親切感在裡面的。
而且時間一長,在這裡住的習慣了,倒也感覺不出這裡和山東到底有什麼區別,周圍的四鄉八里都是說著山東口音的鄉親,一切都是差不太多,自然不會有什麼區別。
只有三十三衛的這裡奇怪非常,這裡的人除了山東人,操著北直隸,遼鎮,南直隸,浙江,甚至還有福建口音的人在。
在三十三衛裡面,在地裡面幹活的大多都是婦孺老弱,而其他的民衛基本上都是壯丁下田,好在是畜力比較豐富,倒也可以應付過來,若說是此處缺乏男丁,倒也不是,時常看著剽悍精壯之輩在這裡進進出出,這些人各個挎刀帶劍,若是按照老人們的話說,這些人看起來可不像是什麼好人。
各民衛各鎮都有團練,而且經常有江家軍的例行防務巡視在這裡,帶刀帶劍倒也不稀罕,不過三十三衛的人明顯不是那種軍隊或者是團練的模樣,以華州的細密嚴酷的治安系統,偏偏對這個民衛的情況不聞不問,大家心裡面都是感覺到有些神秘莫測,平日就算是談論也不願意多談。
劉十二是華州都督府的司馬,其實是作為謀主存在的,都督府主要是軍政,不過劉十二卻對這個三十三衛有完全的管轄權。
各地的綠林草莽豪傑,那些一直是受江家軍資助,並且是提供情報的人,而且還有一些江峰豢養的做些特殊事情的人物,都是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