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鄉的歌謠!我唱一句,大家跟著唱一句!”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
一曲高昂的革命歌曲,把一夥老實巴交的大宋良民唱得熱血!就連卷縮在大車上奄奄一息的配軍們,也掙扎著加入到了推車的行列!
在宿營了一夜後,太史昆一行人終於在第二天晌午頭到達了金陂關!
太史昆不知道的是,此金陂關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紫荊關。不過此時的金陂關還是一座土石築起的關城,遠沒有後世那種恢弘的規模。
金陂關坐落在一座群山環繞的盆地之中,關城北,乃是水流湍急的拒馬河,南側,便是太史昆方才走過的陡峭山路。而東西兩側,皆為峰巒迭起的群山峻嶺。其地勢之險要,令太史昆讚歎不已。
與漢唐時期不同,如今金陂關的位置已是處於遼國境內幾十裡,早已不是漢人抵抗外民族侵略的最前線了。
因而,金陂關的戰略地位比前代略有下降,腐朽已久的遼國統治者對其維護的也不怎麼上心。金陂關的城牆顯得有些破敗,而早在漢代時就設於外圍數里處的幾道關門,早已經沒了影蹤。
現在的金陂關,只剩下了周長四里的土石城牆圍繞著的一座關城。關城東門外,是一座不大的小鎮,而太史昆一行人,現下就身處在了這座小鎮之中。
對於一支由七八百人、二百餘車輛組成的隊伍來說,這座鎮子太小了。太史昆命令隊伍在城外駐紮,自己則是約上了幾位兄弟到小鎮中游逛。
經過一番打聽,這座小鎮的由來太史昆也明白了個七八分。
這座小鎮叫做蒲陰鎮,而這座小鎮上的居民,則絕大多數是金陂關守關士兵的家屬。
與大宋實行的募兵制度不同,遼國實行的兵役制度,乃是壯者皆兵。換句話來說,在遼國,凡是十五至五十歲的男子全部都有當兵的義務。
若是契丹人入選了軍隊還好說,他們往往按照部族組成一支支的部隊,輪番守邊,一般來說,當上一兩年兵就可以回家過正常日子了。
可是漢人當了兵,年齡不到五十歲是甭想回家了。更為悲催的是,若士兵不到五十歲就掛掉了,還得讓他們的兄弟或是兒子來頂班。
在這種制度下,漢兵的隨軍家屬也就逐漸產生了。經過了多年的演變,以至於每個漢兵駐地的附近,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類似於蒲陰鎮這樣的隨軍家屬小鎮。
駐紮在金陂關計程車兵,乃遼國南京兵馬都元帥府易州飛狐兵馬司治下,名義上,關內應有契丹兵一千人、漢兵五千人。這數千名漢兵有家室的不算少,因而蒲陰鎮上隨軍家屬連老帶小也有兩千來口子。
作為隨軍家屬的生活來源,漢兵們那點兵餉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由於蒲陰鎮位於太行古道的要衝之上,來往的客商絡繹不絕,所以家屬們大多都開設了旅店、食肆這樣來錢的小營生,再加上兩側山地中開闢的梯田,所以家屬們的生活還算是過得去。
太史昆領著一夥人正閒逛著,忽然就看到了小鎮中心的街道中,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一堆人。不時的,還有幾句吵鬧聲遠遠傳來。太史昆素來愛看熱鬧,於是便領著眾人圍了上去。
原來這被圍觀的,是一張由幾個契丹人守著的告示。那告示上白紙黑字寫得分明,乃是一個叫做太子院的組織,要以五百貫錢的價格出售蒲陰鎮鄉正一職!
這等光天化日之下買賣官爵的事兒,太史昆還真是頭一次聽說。蒲陰鎮上的居民們,那反應就更大了。
居民中的一位老者高聲問道:“幾位大人!咱們蒲陰鎮上是有鄉正的!您幾位賣的這個鄉正,是從何而來啊!”
守告示的契丹人答道:“老頭,你們蒲陰鎮的鄉正是誰封的?”
老者道:“當然是易州刺史大人封的啊!我們的鄉正可是有印信的!”
“刺史?啊呸!”契丹人哂笑一聲,指著告示說道:“瞧好了!今兒賣鄉正的可是太子院!太子院裡的主兒,乃是當今皇太子!老頭你倒是說說,是太子的官大,還是刺史的官大?”
“這……”老頭知趣的閉嘴了。
' '
六十八 弟弟,你就從了姐姐吧!
【很多事情,創始的時候是好的,往後麼,不說也罷。————摘自《昆哥日記》】
契丹人和老頭的爭論,卻饞壞了身為觀眾的西門慶。這廝對著太史昆乾笑一聲,說道:“昆哥,小生我讀了那麼多年聖賢,可一直沒機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