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此同時,興慶府外的梁觀潮也知曉了這件事情。原來在梁乙堯執意要攻打皇宮的時候,梁觀濤就派出了幾名親衛,火速出城將此事稟告了老帥梁觀潮。親衛送去的文書中,詳細的列舉了梁觀濤認為的種種不妥之處,梁觀潮看過文書,自是也同意這位族弟的觀點。
梁觀潮唯恐梁乙堯在城中遭遇不測,連忙點起五千甲士,匆匆趕赴皇宮護衛梁乙堯,單單將三千鐵鷂子留在城外,作為呼應。只是他沒有想到,另外一支人數同樣為三千人的騎兵,等待他這個命令已經很久了。
誰是真正的鐵鷂子,似乎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引起過爭論。幾乎所有人的印象中,鐵鷂子就是梁家軍三千鐵騎的代名詞。不過,在碌碌眾生中,有一個人卻是對這個問題知曉的最為清楚。
梁山豹,原名呼而維赤,梁家軍中的第一勇士。也許勇士這個名詞應當是屬於青壯年人的,但是放在梁山豹身上,卻是一個例外。
今時今日,恰恰是梁山豹五十八歲的生日。年近花甲的他,又真真切切是梁家軍的第一勇士。而且,這個名號他已經保持了整整四十年。四十年了,梁家軍的校場上出現了無數個英武的武士,可是能在梁山豹手下撐過百招的梁家軍士兵,至今一個也沒有。
他在十八歲那年才改為姓梁的,這也就是說,梁山豹並不是梁氏族人。不但如此,他甚至不是一個党項羌人,如今的他依稀還記著,自己應當是一個室韋人。也許在許多年之後,當室韋人的分支蒙古人威震歐亞大陸之後,世人會明白室韋人的勇武,但是現在,一個室韋人想要憑藉著勇武吃飽飯,只有搶劫和為其他民族的貴族們當兵。
於是乎,十六歲便成為一個小部落的第一勇士的梁山豹,騎著他的戰馬,揹著他的長弓,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家鄉。流浪了兩年之後,他在夏國的一個新貴家族――梁氏家族中站穩了腳跟。
在校場上,他連敗五十名身手矯健的党項武士,之後,他便有了每年一百兩紋銀的俸祿與一個新的姓氏:梁。再往後,那個盛氣凌人的太后給了他一個任務:帶領三千名騎兵,遠赴遼國,學習重騎兵鐵甲連環馬的技巧。教授梁山豹鐵甲連環馬技巧的,是遼國鐵林軍的統帥,而回國之後,梁山豹與他手下三千騎兵被賦予了一個新的稱號――鐵鷂子。
因而,梁山豹明白,自己手下的這支軍隊最貼切的名字應當是鐵林軍,或者,叫鐵甲軍也很不錯。但是他非常明白,他並不是那支曾經呼嘯中原西陲的精騎鐵鷂子。
天色微亮,大地上籠罩著一層薄霧。不過,能夠使出百步穿楊箭術的梁山豹擁有一個過人的目力,他已經足可以觀察清楚小丘陵之下的敵情了。
山下三千名敵騎已經拋棄了所有的旗幟,三千名敵人每個人都是出色的戰士,他們每個人都擔負著作戰任務,沒有一個喜歡被沉重的旗幟束縛住手腳。
梁山豹沒有絲毫的輕敵之心,對手的隊伍非常整齊,馬匹與騎士都已經調整好了應對一場戰爭應有的狀態,這足以說明對手的精銳之處。不過,如今的優勢卻是站在自己這一方。
兩軍之間的距離有五百步,自己一方處於一個緩坡的頂端,而敵人處於緩坡的下方,若是兩軍開始衝鋒,己方的加速要比對手輕鬆得多。如此一來,己方的衝擊力當然要比對手也大得多。
對手的甲冑的很精美,無論是騎士還是馬匹,都被一層鱗甲包裹。但從對手馬匹那種輕鬆的步伐來看,對手的甲冑應當很薄,騎士與甲冑加起來,也不過二百餘斤的重量,如此說起來,對手連人帶馬的總重量應當不會超過一千五百斤,而己方騎士馬匹的總重量,絕對超出兩千斤。如此說來,在接下來的碰撞中,對手會被撞得人仰馬翻。
己方騎士的武器是一根接近兩丈長的長槍,這種武器是漢族人發明的,其名稱叫做馬槊。這種武器的威力極其驚人,在騎士全速衝擊時,一柄馬槊甚至可以挑翻一輛攻城用的衝車;而在完成第一次衝擊後,己方的騎士還會換上厚度幾乎趕超大斧的斬馬刀,氣勢恢宏的砍翻敢於近身的一切敵兵。不僅於此,在己方戰馬的座鞍兩側,還固定著兩杆丈二長槍,不用騎兵操作,僅憑戰馬的衝擊力就可掃平正前方的所有阻礙。而對手……很可笑,他們的手中只有五尺長的一杆短槍,而這種纖細的短槍,對重騎兵的威脅幾乎為零。
判斷清楚眼前的一切,梁山豹果斷地下達了命令:“全軍突襲!”
十騎一列,鐵環連鎖,三列一排,三千鐵騎恰恰是百排!此陣有個訣竅,前排衝擊敵軍勢弱後立即向兩側斜插散開,而後方一排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