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鐵鷂子就能將自己這幾營騎兵輕鬆幹掉。當然,王巨與自己也不會傻呼呼地在正面戰場上與他們交戰。
這些鐵鷂子不僅全身重甲,包括戰馬,而且所挑選計程車兵都是勇士,有計程車兵手持的兵器非是夏國劍,而是沉重的鐵錘,史上後來元蒙將西夏鐵錘做了改進,變成六稜形的西夏帕耳錘,成為戰場是最致命的殺手。往往一錘就能將敵人砸得腦袋開花,連堅硬的腦殼都能生生砸碎。
不過無論西夏與元蒙,正式用錘的戰士還是很少,太重,一般人玩不來。
但王巨對李三狗迷信鐵鷂子有些無語。
重甲騎兵不是沒有,遼國鐵林軍就是重甲騎兵,不過沒有利用好,宋朝以前也組織過靜塞軍,那是更犀利的重騎兵,遠勝過鐵林軍與西夏的鐵鷂子,將耶律休哥殺慘了。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不見。
實際若王巨與蔡挺不解釋清楚,馬上就是在環慶路組織一萬多騎兵,也會麻煩。
想要一支犀利的騎兵,首先馬得好,不但要照料好戰馬,包括馬的飼料更不能馬虎,甚至也不能拉車子,平時還要讓它跑起來。
因此養一個騎,相當於養三到四個步兵。
若大的環慶路,養一萬來名騎兵不算多,五個州,閒置的草場不要太多,關健就是這個費用,以後就是麻煩。
並且宋朝是消積防禦的政策,騎兵是幹嘛的,野戰的,防禦砦堡時作用不強,所以費用增加,會有一些眼光短淺,或者綏靖派大臣彈劾。
但王巨對重騎不迷信,包括金國的鐵浮屠。史上金兀朮帶著十萬大軍,一萬五千名柺子馬,五千名鐵浮屠殺向南宋。柺子馬就是中輕型騎兵,鐵浮屠就是重騎兵,結果順昌一戰,讓劉錡幹掉了五萬大軍,一萬柺子馬,三千鐵浮屠,金兀朮連忙撤退,岳飛再來收拾,又幹掉了五千柺子馬,三萬大軍與兩千鐵浮屠,結果金國五千鐵浮屠全部覆滅。為什麼?太笨重了,就象現在宋朝步兵的步人甲一樣,沒有了速度,只要戰術得當,只有死路一條。
即便正面戰場,鐵鷂子也火拼不過元蒙輕騎。
想讓宋軍練出來一支元蒙輕騎,那是不可能的,但若是王巨設想的那個新式鎧甲能成功,騎兵穿著十幾斤重的馬甲,再於戰馬上披上十幾斤鎧甲保護關健部位,也就是偽重騎,實際的中輕騎兵,那麼鐵鷂子也是找死的下場。
但怎麼辦呢,得給李三狗一點面子。
不過胡謙聽著李三狗忽悠,卻信以為真。
大半天胡謙才醒悟過來,說道:“趙指使,雖如此,但不及指揮重要啊。”
李三狗不作聲了。
若象這樣打,鐵鷂子好,撞令郎罷,又有什麼區別?要麼區別就是鐵鷂子士兵很強壯,說不定以後讓王巨多賣幾個錢……
四營騎兵撲向了則韋寨。
如果將幾支來犯的敵人實力劃分一下,也許是鐵鷂子最強大,相對而言,葉悖麻帶到青溪川的那支軍隊也是最強大的軍隊。次之就是留守在荔原堡的五千兵力。
再次就是則韋寨這支兵力了。
他們是從金湯城抽來的,嚴格說也算是後勤兵了,而且為了從崎嶇的山道上到達平戎鎮,只能派三千步兵過來,進一步削弱了戰鬥力。要命地是他們前天與葉悖麻聯絡上了,以為華池縣成了他們西夏人的天下,個個都麻痺大意。
但因為他們實力比較弱,王巨派了葉指使過去,增加了各村寨防禦的實力,一個村寨都沒有攻下來,還好,他們有自知之明,沒有覬覦平戎鎮。可反過來說,平戎鎮也沒有多少兵力了。
則韋村前是一塊河谷,這也是九成華池村寨的情況,只有極少數人生活在真正的山區,餘下的都寄居河谷,土塬生活。這支西夏軍隊大咧咧休息了一夜,正準備出發,也派出斥候去華池鎮打探,但斥候還沒有回來,餘下的什麼也沒有了。四營騎兵撲來,他們都沒有察覺。
李三狗帶著四營騎兵殺了過去。
葉指使也早接到王巨的命令,帶著部下從則韋村殺了出來。
三千兵馬,實際利用得當,兵力也可觀的,然而他們這種情形,如何利用得當,如何組織反擊?
瞬間,三千西夏人就被擊潰。
李三狗帶著四營騎兵返回荔原堡,餘下的交給了葉指使,以及平戎鎮各個鄉親、強人壯馬。
並且葉指使走的時候聽從了王巨的安排,帶了許多鐵蒺藜,又從各村寨收攏了大量的捕獸夾或者其他裝備,提前秘密地散放在平戎鎮到金湯城的後方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