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證明。只不過大家現在比賽著誰先恢復。
因此可能會用點錢,可能會陸續出一些小問題小糾紛,還望諸位公們,多多包涵。
但時間真的拖不得了。
因為王巨昨天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綏州哪!
這一想就苦逼了。
奶奶的,敢情不是兩年時間,只有這大半年時間。
乘著這大半年,趕一點緊吧,至少出現一個模樣後,讓大家看到好處,說不定綏州那不是危機與緊迫感,反而是一次生機。
他騎馬迅速返回涇陽縣。
“陝西營田使?”楊蟠輕聲地說了一句,他這個心情就有些不大好受了。
都是司馬光與彭思永害的,王巨心裡說道。可能司馬光將王巨還當成了一個小蝦米,但司馬光不知道他在王巨心中成了頭號大敵。沒有國仇家恨,但政治觀念嚴重產生了衝突,必是政敵無疑!
反正未來大家一起傾軋,王巨不介意自己加入這個大軍。
“對了,你家人也來了,我將他們安頓好了,”侯可說道。
葛少華帶著王巨的弟弟妹妹一起來到涇陽縣,只有歸娘浪埋繼續留在歸娘寨沒有來,那邊要重新寨牆,事兒多,有可能以後會來,有可能以後不會來,歸娘浪埋的父親也老了。但還有不少人,野龍咩勝的妻子孩子,胡謙的長子,朱儁一家三口,全二長子一家子,王小麻與趙壯。這麼多人不可能住驛站了。
於是侯可帶著葛少華,替他們租了一棟宅子。
“謝過侯知縣。”
“對了,你來得正好,我與楊勾使,程都監下去察看,又看到了一個新的方案。”
“什麼方案?”
“我們在測量各處高度,我手下一名胥吏便提議,能否將渠首往上面再移幾里地。”
“再移?”
“有兩種方案,一種往上再移兩裡地,那麼會使石渠延長六十丈左右,延長土渠三百丈。”
“等等,為何要上移?”王巨打斷他的話問,這一移不僅是建渠之工之費,一移相關的節水陡門與洩水陡門一起要增加,同樣要增加支渠,就這三百餘丈的乾渠將會增加不菲的費用。
“我們前去測量過,這一移,能使水位提高一丈有餘。”
“一丈有餘?”王巨沉吟了。
不要小看了這一丈多,它將使三白渠七八個縣多少耕地得到灌溉,可能會增加上千頃,兩千頃!
“還有一種方案,繼續往上移,大約移十來裡地,過了一處峭灣後,在哪裡選址,我們又重新測量了一下,與我們現在選址的渠首水位相差了能達到三丈。”
“等等,再往上去十來裡,那不是山區嗎?”
越往上去,水位越高,好處當然多多,可往上去就是大山哪,仲山,九嶗山,現在這個技術這個條件,如何開渠哪?
第三〇七章南方
“我與楊勾使看過了,雖是山區,不過有一條山谷可以引水過來。但前者必須要鑿穿一座土山,開出燧道,後者甚至要鑿穿兩個土山。可成,但用費很多。”侯可說道。
他們也知道經費緊張,然而反正已經玩大了,不如索性玩得更大一點。
水位提高三丈多,那得灌溉多少耕田哪。
主要是火藥給了他們底氣,否則炸山開燧道,他們以前敢想麼?
“走,我們騎馬過去看一看。”
這是正事,王巨也不顧得回家看望家人了。
一行人騎馬衝向仲山。
實際起初他們選定的渠首已經屬於山區,但情況稍好一點。當然,在洪口下囤水,那個不屬於山區,即便有山,也不過是零星的小土山,能繞過去,所以用費很少,只是涇水水位低,灌溉面積有限,最後大家放棄了。
大家先來到侯可說的第一個地點。
王巨站在涇水邊,也不用量,看著水流的情況,便能判斷出來了,略有一些落差。
事實侯可與楊蟠所挑定的兩個地點,現在這個地點也是明朝王琚所選擇的地點。到了明朝時,涇水惡化更厲害,水位線低,宋朝所建的三白渠不管用了。
因此只好再往上選址,然後開山,建石渠,但就是如此,灌溉面積也壓縮到了九千頃。
侯可所選擇的第二個地點,便是後來民國時,在楊虎誠支援下的水利大師李儀祉的涇惠渠的選址。不過那時涇水惡化得更厲害,如果說現在涇水流量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那時的涇水水流量只能算是一個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