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早著呢。
先是兩步,第一步將絹交運向全國各行務,根據各種情況進行數量的分配,西北與北部城市數量要少一點,東南會多一點,特別是江寧、蘇州、揚州與杭州這四個城市。
第二步是立即出東水門,讓各商賈帶著各色布帛,包括棉布,銅幣,金銀,或者鹽鈔茶引,前來銀行司兌換絹交。
如果這一步能得到這些商賈的認可,那麼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朝廷用絹交採購朝廷需要的商貨,支付各商賈運來的絲料。那麼絹交就漸漸流傳於全國各地。
如果這一步繼續順利,那麼接下來就會用絹交發行官員將士的薪酬,到了明年,則可以推出借貸服務了。
為何要到明年,原因也簡單,今年的絹交數量仍然不足。而且明年推出第二批絹交時,正趕上百姓青黃不接之時。
每一步都很重要,但關健的就是第一步,百姓的認可。
百姓的認可第一步便是商賈的認可。
如今汴水漕運之發達,後人難以想像,僅是去年,南方十二路發運司,蔣之奇就調來近九百萬石糧食。這只是官糧,還有私商的糧食,以及各種商貨,比如石炭,隨著石炭的推廣,京城一年冬天下來就得消耗一百多萬石石炭。
僅是京城的汴水漕運,一年南來北往的各色商貨數量可能就接近了兩千萬石,大大小小的船隻來往幾達十萬次數,現在正是貨運最繁忙的時候,此時東水門外各個碼頭上停泊的船舶數量,能達上好幾千艘。
因此缺少充足的貨幣,貿易極是不便,然而這麼多年大家就這麼過來了,所以認可不認可,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二天傍晚,張商英騎馬來到中書,然後說道:“諸公,今天兌換了五十多萬絹交,而且有三名商賈直接兌換了匯票。”
這才是第一天,這個數字還是比較樂觀的。
並且這個兌換本身就可以盈利,略略高於市價,但高得不太明顯,否則又會影響絹價,不過雖然不高,四十多萬絹交的兌現,最少也可以為朝廷帶來五千貫的毛利潤。
可能其他人都沒有太注意,實際這一步真的很重要。
不過也與王巨的佈置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不是利用安燾做了鄭俠,隨後將安燾貶到海外麗市,富弼等人灰溜溜地回到洛陽,而且下詔拆散耆老會成員,同時各個商賈還關押在開封府大牢,讓大家看到朝廷的決心,那麼就不會產生這麼多兌換。
老王等幾個中書重臣臉色平靜,不過王巨緊繃的臉色卻變得舒緩起來。
張商英又說道:“不過有兩件事讓我有些擔心,首先就是許多商賈用舊交對沖。”
“無妨,如果商賈用舊交到交子鋪兌現,朝廷不兌嗎。新交的出現,舊交必然進入歷史,即便大額交易,未來也會被匯票所替代。”
“還有一件事,諸商賈多用布帛、鹽鈔茶引,或者舊交兌現,使用銅幣與金銀兌換的卻很少。”
“銅幣不用擔心,即便五千萬貫新交全部印製出來,貨幣仍然不足,貨幣不足,銅幣就會繼續吃緊。況且還有找零,即便新交普及,仍離不開銅幣。”
王巨所說的是是指文為單位,絹交不可能縮小到五文、一文,那樣真的連成本都不夠了。
但許多小件商貨,仍是一文錢兩文錢的價格,因此舊交會漸漸消失,可銅幣不會消失。
王巨話音一轉,說道:“但金銀價格的波動,一定要注意。”
“喏,太保,什麼時候下達齊商稅的具體詔令?”張商英又問道。
齊商稅的詔令前年春天就下達了,就是王巨提出的那個模糊的詔令,然而這道詔令雖下達了,可從沒有人去認真執行過。
想要執行,必須還要推出具體的獎勵處罰制度,才能漸漸執行。
然而王巨回到京城後,忙於銀行司以及那個新機械公司的種種安排,就再也沒有提過齊商稅了。
王巨答道:“莫急,我在等,等一樣物事出來,那時才是推出真正齊商稅的時機!”
張商英知道他所說的時機是什麼,也就沒有再作聲。
隨後幾天都可以說是平穩過渡,每天兌換數量在五十萬到七十萬貫之間,一直持續到十天後,這個數量才逐漸下降,以至銀行司後面的作坊,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印製絹交。
這麼龐大數量的絹交兌現出去了,也開始流通於京城的坊市上。
太祖交(一百文)與太宗交(八十文)價格差不多,但下面的三種交子在坊市上的兌價都出現了增漲,真宗